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7年1月7日在磨子潭镇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磨子潭镇人民政府镇长 程 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的五年,我们在科学发展中不断探索
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始终坚持全力提质增效、全面转型升级,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连续五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综合考评先进乡镇。
这五年,镇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0.6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2亿元,财政收入从2010年的65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100万元,个体工商户由2010年的46户增加到2015年的278户,私营企业由2010年的3家增加到2015年的39家,规模企业从无到有,现拥有规模工业企业1家。整体呈现出总量扩张、结构优化、速度加快、质量提升的良好局面。
这五年,镇域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别山湖景区开发、悬崖石斛仿野生种植、富锦电站、远大石业等项目建成投产,南京高传风电、龙井峡二期、山头佬农业开发、大别山漂流、康家大院乡村客栈等项目全速推进,资源优势正加快转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创新创业深入推进,以农家乐、农副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为主的民营经济遍地开花,东方道茶业、鑫茗雨茶叶及木耳、徽汇茶叶、康乃馨茶油、缘圆缘农产品等进入合肥及华东市场并多次获国际国内评比奖项;农村电商破题发展,现有电商网点5家;农家乐由2010年的20家增加到2015年的 135家,心愿农家乐、龙馨农家乐久负盛名,堆谷山农家乐集群已经成为华东地区驴友圣地。
这五年,镇村面貌不断更新改善。中心集镇总规修编及龙井冲渔乡风情街修建性详规编制完成,堆谷山美丽乡村中心村高分通过省验收并荣获中国最美山村、美丽中国十佳旅游村、安徽省十大特色旅游名村称号,宋家河古村茶栈、康家大院乡村驿站、龙井冲渔乡风情街、胡家河边贸小镇等关键节点建设序时推进。顺利完成了县下达的佛、磨水库网箱、库湾拆除任务,龙井冲码头建设基本完工、装配式酒店、群众安置房即将完成,渔乡风情街初具规模。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主线、支线全线贯通,堆川路一期、东俞路、宋大路、石门湾路、丰塘路、双龙路30多公里村组道路硬化竣工通车。黄尾河治理(一期)、康家大院和宋家河、中河滩护岸全部完工,集镇和胡家河自来水厂改造升级。国土整治工程推进迅速,国电、水电台区改造同步开展,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扩面升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这五年,镇域社会大局更加和谐。民生工程深入实施。五年累计发放和投入资金近亿元,发放类项目公开、公平、公正、按时足额打卡发放,培训类项目按质按量完成,建设类项目按时竣工并建立长效管养机制。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脱贫攻坚转型升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启动实施;移民避险解困推进有力,库区移民根本性问题有效化解,“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纵深推进,城管执法力度不断增强;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以解决;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整合,教学质量和安全持续好转;文化体育、广播电视蓬勃发展,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堆谷山村志通过评审,旅游文化大群典编纂火热进行。生态保护力度加大。水库网箱、库湾全面拆除,国家公益林保护严格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投入运行,面上污染管控、饮用水源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显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效落实,巡查和监管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信访工作源头治理,镇、村、组三级信访网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深入有效,各类不稳定因素有效化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这五年,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全面建立。健全政府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代表意见建议。加强政府权力运行监管,深化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察;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健全工作落实机制。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践行“三严三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力度,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财经纪律,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三公”经费支出大幅度下降;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政务、村务公开工作;中央八项规定和上级关于作风建设的规定要求坚决执行,工作作风大力改进,工作效能不断提升,“素质过硬、作风扎实、群众满意”的镇村干部队伍初步形成。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们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工作,实现财政税收360万元(国税200万元、地税16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8600万元,整体经济运行态势平稳。一是重点工程保障有力。坚持人力、物力、精力向县重点工程倾斜,成立专抓队伍,坚持全天候服务,快速通道及其支线、黄尾河小流域治理、国土整治县重点项目等全面竣工; 25户房屋征迁及临时安置、95亩土地征收、0.8公里道路改线等任务一个月内同步完成,为佛子岭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二是茶谷建设成效初显。依托境内9公里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全力建设以龙井冲渔乡风情街、康家大院乡村客栈、宋家河古村茶栈、滨湖小镇为节点,串联茶谷小院、观景平台、摄影平台为补充的“霍山茶谷磨子潭十八里养生驿站”。康家大院全部建成运营;古村茶栈老街改造和新街建房基本完成,星级旅游公厕、停车场、河道护岸、活动广场投入使用,绿化、路灯等配套设施正在推进;渔乡风情街建设全面加快,河道整治基本完工,近2万平方的房屋建设完成主体工程,即将入住;滨湖小镇总规修编已经完成待评审,建成区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黑虎尖和褚皮岭摄影平台、康家院子和羊跳峡观景平台、15家别具特色的茶谷小院全面建成。三是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全年共引进项目12个、协议引资8.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亿元。南京高传风电10台风机全部建成、电气电路安装基本完工即将并网发电,山头佬农业综合开发、康家大院乡村客栈、九月天度假山庄、堆谷山仿野生石斛体验园、东流河休闲垂钓度假村、龙井峡升级改造等项目建成运营。23家私营企业、37家个体工商户、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农村电商新注册成立,2家五星级农家乐通过验收。四是精准扶贫精准实施。876户2654人精准识别,工作队伍、保障机制、包保责任有效落实,718户产业发展通过县验收、131万元扶持资金及时发放,876户通过小额信贷评级授信、44户148万元扶持贷款成功发放,槐树畈、龙井冲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2户53人房屋建设基本完工,574人年度脱贫任务全部完成。五是民生民计保障有力。1786.53万元涉农资金公开、公平、公正及时足额打卡发放,22公里农村公路畅通工程、18个八小水利项目、3个“一事一议”奖扶项目、8个供电台区改造 、6个移动通讯基站等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工。两批共518户1655人水库移民避险解困全部完成,下马坪、小房两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建成。19户灾民建房搬迁入住,63处道路水毁、22处水利水毁已完成80%。堆谷山村志全市率先编撰即将出书,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局势平稳,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共同谱写了磨子潭发展史上的新篇章。这五年的成就,是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是全镇各级干部、职工、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的结果,是广大老领导、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磨子潭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磨子潭镇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大,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依然较多;精准扶贫任务艰巨,全面小康压力巨大;集镇建设相对滞后,辐射带动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要积极面对,认真审视,在今后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今后的五年,我们在立足实践中主动创新
今后五年,磨子潭仍将处在一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更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脱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全景霍山建设等目标任务的提出,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捕捉新机遇创造了条件。加快建设中心集镇、美丽乡村和霍山茶谷等项目实施,为我们找到了新的发展途径。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成通车、龙井冲旅游码头投入运营,为我们构建了便捷的水陆交通网络。我们面临的发展难度更大。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回旋余地越来越小,土地、环保、资金等要素制约越来越紧,发展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高,难度和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我们不积极应对、主动求变,发展的道路将越来越窄。我们面临的区域竞争更激烈。随着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开通、佛子岭景区创5A及茶谷建设纵深推进,周边乡镇的发展战略十分鲜明、发展举措十分有力、发展态势十分逼人,如果我们仍然固步自封、孤芳自赏、夜郎自大、不重新思考未来、调整战略思路、打造出磨子潭个性特色品牌,就会丧失领先机遇、逐步落后。总之,今后五年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要充分认识影响我镇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深刻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把握新常态,主动作为,增强主导力、把握主动权,把磨子潭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发展更加高效、社会进步更加全面、集镇建设更具特色、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发展活力更加迸发、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努力建设一个“定位准确、设施配套、功能完备、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旅游强镇。五年内,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全镇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创业创新实现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和谐社会开创新局面。
为实现今后五年奋斗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继续突出乡村旅游主导,持续优化经济结构
到2021年,形成具有本镇特色的、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共荣的产业结构格局。巩固提升现代农业。充分发挥我镇生态优良、地处景区、基础较好、特色明显的优势,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依托鑫茗雨、山头佬、悬崖石斛、铜锣生态、缘圆缘等龙头企业,大力发挥茶叶、石斛、油茶、高山蔬菜等产业发展,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推进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多种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旅游农业商品和农业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到2021年农业产业化基地比现在翻一番,农村电商达30家、家庭农场20家、休闲观光农业园10家、旅游农产品20个、农产品品牌10个。培育壮大乡村旅游。充分利用交通区位、自然资源、历史人文优势,以全景霍山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乡村游、探险游、休闲游、垂钓游、摄影游、养生游等特色旅游。全面完成大别山漂流、龙井峡索道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广家河开发、房车营地、渔网度假村、旅游商品一条街、白马尖二期等项目,打造特色景区。同时,依托景区带动,因村制宜,培育特色,完成堆谷山乡村旅游提升、东流河摄影平台、宋家河、磨子潭观景平台和摄影点等项目建设,打造堆谷山驴友之家、胡家河钓友之家、宋家河茶友之家、东流河摄影之家、龙井冲车友之家。重视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宣传推介、加大资金帮扶力度,培育农户发展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等农家小院,打造地方特色形式的休闲养生农院。力争到2021年,全镇农家乐达200家、其中四星级以上15家,床位5000张,建成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示范区。转型升级传统工业。按照高新化、环保化、集约化的要求,改造升级现有工业体系,坚决杜绝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上马,全面完成南京高传堆谷山风电项目建设,加大远大石业、水电站等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鼓励支持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商品生产包装、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新型产业,促进绿色工业、低碳工业发展,力争到2021年,全镇规模工业企业达5家。
二、继续抢抓交通会战机遇,全面完善基础条件
积极抢抓全县交通大会战机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快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系统构建四通八达交通网络。有序推进堆川路二期、大垅路、金岭路、磨西路、宋青路、胡堆路等主干及自然村庄道路建设,积极争取堆谷山至保家公路早日立项,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为骨架、磨西路和磨胡路、堆川路为主线,村组道路为补充的水陆相通、内外相连的交通网络,力争五年硬化道路50公里、升级改造道路100公里。大力实施治水安民项目工程。启动宋家河、小河、马家河、龙井冲等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及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升级改造中心集镇、胡家河、宋家河、堆谷山等安全饮水工程,力争到2021年,境内中小河流和山洪沟全部得到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成,自来水“村村通”。全方位升级改造电力通讯。完成胡家河水电台区35kv变电所和国电磨子潭110kv变电所建设,完成台区改造,提升供电能力和质量,着力解决现有电网“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实现区域内电网供电质量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扩大移动信号及宽带网络覆盖面,到2021年实现全覆盖。
三、继续提升集镇功能品位,建设特色滨湖小镇
到2021年中心集镇建成区达1.5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3000人以上。完善集镇规划布局。树立“规划立镇”理念,突出规划“刚性”,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先导作用。完善集镇空间发展布局,构建以中心集镇为中心、以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为主轴,以宋家河、龙井冲、白水畈、胡家河为补充的“一心、一轴、四组团”空间架构。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变大样”的要求,紧抓美丽乡村、美丽集镇建设机遇,拉开空间框架,实现科学布局。加快集镇中心建设。按照旅游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定位,全面完成建成区的屋面、墙面、地面、水面及管线综合整治,达到“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效果。妥善解决老粮站、老供销社、老渔场、老森工站等地块遗留问题;建成集镇外环路,启动新区开发建设,合理布局并建成菜市场、停车场、活动广场,完善水、电、路、电力、通信、雨污处理等配套设施,畅通集镇出入口,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旅游滨湖小镇。强化集镇管理执法。调整充实城镇管理执法力量,健全完善各项长效机制,坚决取缔乱堆乱放、乱停乱放、乱扯乱挂、占道经营、乱涂乱画等违法行为,加大文明创建力度,提升镇民文明素质,努力形成“集镇文明靠大家,大家共建美好集镇”的良好氛围。
四、继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六安最靓茶谷
通过美丽乡村和茶谷建设,努力将磨子潭建成为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绿色中心镇、旅游生态镇,使之成为重要的生态屏障,成为六安茶谷最靓示范区。全面建成十八里养生驿站。以快速通道沿线为重点,以龙井冲渔家乐风情街、康家大院乡村客栈、宋家河古村茶栈等节点为支撑,串点成线、以线立面,做到点上有风情、线上有风景、面上有风光。加大沿线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力度,使之成为致富路、风景路、风情路。着力打造中心村庄。以建设“宜人宜居宜游”和“最美乡村”为目标,以规划中心村为重点,深入推进自然村庄整治,着力打造胡家河、白水畈、东流河等农村新社区。三年内基本完成胡家河沿河路整治及街道改造工程,建成富有特色的旅游边贸小镇;巩固扩大白水畈苗木种植,推广蛋白桑及花卉种植,建成花卉苗交易中心;三年内完成东流河村观景平台和风情摄影点建设,建成移民避险解困示范村。同时,对人口较为集中的自然村庄,加大环境整治和配套建设,因地制宜加快产业发展,以美丽乡村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深挖整理民风民俗。以“留得住乡民、保存住乡情、记得住乡愁”为目标、深度挖掘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农事农耕、渔情渔事等活动文化,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举办节庆活动,及时启动镇志村志编撰工作,促进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以取得记录历史、传承文化、发展旅游、促进增收的良好效果。
五、继续立足民生改善根本,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社会保障相互促进、有效衔接,按照“五个一批”的有效路径,严格实行干部包保责任制,全力实施“2117”脱贫工程,强化责任任务、强化资金监管、强化考核奖惩,确保到2018年东流河、白水畈、胡家河三个贫困村出列、2019年全镇所有在册贫困户脱贫。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力度不减、投入不少的原则,全力实施好各项民生工程,确保发放类项目公平公正足额及时发放,培训类项目按时完成任务,建设类项目按质按量投入使用。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下大力气解决群众迫切要求的水、电、路等事关民生和发展的问题,不断提升五保、低保、农合农保、社会保障、民政优抚、救灾救济工作水平,力争每项工作让群众满意。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全面完成库区移民避险解困任务,促进水库移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不断强化优质服务,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升基本卫生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完成堆谷山村志和旅游文化大辞典编写工作,普及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持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强化执法力度,扎实做好佛子岭自然区和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工作;严守耕地红线,构建国土与发展相促进的工作格局。同时,认真做好科技、档案、统计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全面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积极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深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继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创优经济发展环境
打造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政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开放的新思维,行之有效的新举措,在困境中找出路,在逆境中求发展。对群众关心的大事,要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对群众关注的难事,要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对群众承诺的实事,要一项是一项,项项兑现。打造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政府。更加注重体现人文关怀,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关注广大群众的共同利益,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提出的发展思路、形成的工作部署、落实的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近群众,真正实现还权于民、让利于民、藏富于民。打造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不断完善以绩效管理为中心的责任机制,推进干部绩效管理考核,使镇村干部把更足的精力、更多的时间用在上项目、争投资,用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和谐共事、高效办事、干净成事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坚决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树立政府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取信于民。
2017年,我们在转型发展中实现跨越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更是磨子潭镇继往开来、乘势而上的关键节点。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打造旅游经济强镇”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作风建设为保证,抢抓机遇、扎实工作,自我加压、奋力赶超,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加快茶谷建设。坚持整治提升、完善配套与招商开发同步推进,确保宋家河古村茶栈高分通过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力争龙井冲渔乡风情街房屋建设、基础配套、特色打造基本完成。完成胡家河外环路工程,加大环境整治提升,积极打造胡家河特色旅游边贸风情小镇。持续加大扶持引导,不断丰富产业内涵,力争新发展茶谷小院不少于30家,打造霍山茶谷样板。
二、全面打造特色集镇。全面完成建成区屋面、立面、河道、背街小巷、门店招牌等整治工作,确保能通过省验收。立足规划,开工建设集镇循环路、皮旅纪念广场、入口广场、污水处理厂、客运站、农贸市场,进一步提升集镇整体功能;积极争取、妥善解决老渔场、老粮站、老供销社、老森工站等问题,既提升集镇形象,又预留发展空间;主动对接,争取供电所、法庭等单位早日开工建设,力争滨湖旅游风情小镇初见雏形。
三、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加快推进风电二期、龙井峡二期、大别山漂流、渔网度假村等已签约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主动贴近、积极跟进堆谷山民宿、堆谷山庄度假村、宋家河小河湾生态旅游开发、磨子潭小龙井旅游开发等线索项目,争取早日签约入驻,力争全年引进亿元项目不少于1个,5000万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
四、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充分发挥基础较好的优势,依托景区开发和茶谷建设,坚持提升与发展并重,在完善配套和彰显特色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堆谷山驴友之家、胡家河钓友之家、东流河摄影之家、宋家河茶友之家,力争全年新增各类农家乐不少于50家、餐桌不少于200张、床位不少于500张,五星级农家乐不少于4家,组建农家乐协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打造霍山乡村旅游的升级版。
五、全面强化精准扶贫。坚持人力、物力、财力优先保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全面落实各项政策,突出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增收,加大督查调度力度,有效落实包保责任,着力提高贫困户满意度,确保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和年度脱贫任务。
六、全面改善保障民生。坚持发放类项目及时足额打卡发放,计划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25公里、改造提升人饮工程4处、八小水利工程20处,争取早日实施水电台区改造提升,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工作力度,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七、全面锤炼干部队伍。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活动,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完成龙井冲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建和堆谷山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因村制宜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消灭空白村,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全面落实上级关于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一线锻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锤炼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任重道远,新的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早日实现“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打造旅游经济示范强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