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阶段,霍山县种粮大户纷纷抢抓农时,全身心投入到育秧工作中。他们借助智能育秧设施建设,让育秧质量与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为粮食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霍山中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育秧基地内,二十多个育秧大棚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忙着在闲置大棚铺设育秧用防草布,全力为扩大育秧规模做最后的准备。
霍山中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郑宗怀:
用的防草布都是高科技研究出来的,一个不长草,第二个干净,收盘拔秧都干净,秧根扎不下去。
去年的育秧经历让郑宗怀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经过县里组织的技术培训,他不仅在今年用上了防草布,还投入二十多万元,添置了一套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
霍山中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郑宗怀:
我们看这秧要是发黄、瘦了,马上能补充营养,氮、磷、钾那三个黄桶,缺什么肥料上什么肥料,里头带自动搅拌的,我们都远程控制的,都手机操作。
科技日新月异,农民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郑宗怀从传统农民摇身一变,成了“新农人”。通过学习培训,引入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再结合科学配比与智能大棚培育,他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走上了科技育秧的致富路。
霍山中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郑宗怀:
我自己的再生稻300亩,给别人家代育的有200多亩。中稻我自己的有千把亩,给别人育的有2000多亩。就像这样给别人代耕的,我们一亩田总共下来能赚个100块钱一亩,总的收入30多万。
山光海气漾云容,恰好春耕卜岁丰。在广袤的田野上,像郑宗怀这样的“新农人”越来越多。他们带着“新机智”,踏上机耕、智育、机插、智防,机收、智售的“新稻路”,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年粮食丰产丰收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