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诸佛庵镇2023年工作执行情况

浏览次数: 发表时间:2023-10-23 15:28 信息来源:霍山县诸佛庵镇  字体:[  ]

诸佛庵镇镇情及重点工作汇报

中共诸佛庵镇委员会

 

一、诸佛庵镇基本情况

诸佛庵镇位于霍山县西北部,全镇总面积179.4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292个村民组,人口3.6万, 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2.1%,山清水秀,生态宜人,境内人文自然景观众多,物产资源丰富,是一个集山区、库区、老区为一体的资源大镇、经济强镇、旅游重镇。诸佛庵是竹子之乡。全镇毛竹总面积达20万亩,蓄积量3000万根,年产毛竹600余万根,素有“中国竹子之乡”和“江北毛竹第一镇”之称。先后被授予“中国竹制品名镇”、“安徽省毛竹产业集群专业镇”称号,注册有“大别山第一竹海”旅游品牌。诸佛庵是红色山镇。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曾是皖西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29年,革命先烈刘淠西同志成功地领导了抗租、抗税、抗捐的诸佛庵兵变和桃源河暴动,在皖西地区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从而揭开了皖西武装革命斗争的序幕。这里曾发生“刘邓大军挺进诸佛庵”、“霍山抗日救亡工作团”、“张国焘与诸佛庵大肃反”等八大红色历史事件。还有闻名遐迩、感人至深的“百年革命、三封家书”中第三封家书的作者查茂德烈士故居。诸佛庵是“三线”故地。作为当时“小三线”的建设地之一,诸佛庵在90年代前素有“小上海”之称,全镇范围内分布着安徽省皖西、红星、江北三家机械厂和安徽省皖西化工厂、安徽省皖西医院(后称霍山县第二人民医院),又称“四厂一院”。2015年,诸佛庵镇党委、政府联合中国美协等多家单位,利用原皖西厂和皖化厂旧厂房打造了大别山区第一家画家写生基地——大别山仙人冲画家村,被评为全国旅游优选项目、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现已成为全县对外宣传推介的一张“文化艺术名片”,并示范带动了东西溪、落儿岭等地三线旧址资源的开发利用。诸佛庵是旅游天堂。境内拥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如“嵩山瀑布”、“仙人冲系列景点”、“狮山睡美人”、“大别山第一竹海”等;保存有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包括中共霍山县委旧址、诸佛庵兵变旧址、霍山县第二届苏维埃政府旧址、刘淠西故居、诸佛庵革命烈士纪念塔等。此外还有“大别山仙人冲画家村”、“安徽三线军工博物馆”、“峡谷漂流”等旅游景点。诸佛庵是全国文明乡镇,可谓“有山有水有画意、有红有绿有精神”。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项目推进有势头

1、桃源河水库建设项目。完成拆迁213户,坝址及配套正在有序实施,预计2024年3月竣工,5月完成蓄水,有效化解诸佛庵镇多年水患。

2、G4222和襄高速建设项目。完成拆迁107户,涉及我镇7个村,曹家冲隧道口等已开工建设,目前工程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3、招商引资项目亮点纷呈。神仙谷漂流2022年51天引流40000多人,项目运营较好,并计划延长漂道,扩大投资。祥云寨田园康养综合体项目完成一期民宿等建设,二期露天温泉及康养项目正扩大投资有序推进。战狼国防教育营地项目投资3000万,于今年五一正式开业,研学基地、CQB及国防教育、帐篷营地等深受游客好评。易可竹业作为我镇招商成功的龙头竹产业企业,已达到规上企业标准,有效带动诸佛庵竹产业发展。同时今年招商成功仙人冲艺术酒店项目,不断丰富画家村的业态,助力打造民宿集群。此外,我们还有华东地区唯一一家真枪实弹的大别山射击俱乐部,霍山唯一一片原始森林在茅山林场,老三线遗留下来的画家村和红星厂等资源开发潜力无限。

(二)文化发展有底蕴

1、一杆革命之枪拉开革命序幕。1929年5月,诸佛庵兵变,在皖西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拉开了六霍起义的序幕。1931年5月,第二届霍山县苏维埃政府在此成立。闻名遐迩、感人至深的“百年革命、三封家书”中第三封家书《与妻书》的作者查茂德烈士故乡。英勇的诸佛庵人民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先后有数以千计的英烈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大家熟知的刘淠西、程学禄、刘伯驹、查茂德等。全镇现存13处革命遗址,4座烈士墓,2处革命烈士纪念碑,3处革命烈士纪念园。

2、一座教育基地重现三线精神。诸佛庵镇原有四厂一院,即皖西机械厂、江北机械厂、红星机械厂、皖西化工厂及皖西一院,镇内三线厂遗留厂房很多。安徽三线军工博物馆于2022年底建成,讲述三线历史,再现三线场景,科普军工发展历程与成就,现为安徽省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安徽省科普示范基地。

3、一支文化队伍久久传承。1964年俊卿文艺宣传队成立,1989年俊卿文艺宣传队更名为俊卿群艺会,2011年俊卿群艺会经民政局登记注册成立俊卿艺术团,2015年注册霍山俊卿群艺文化有限公司。一直立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造了一批精品力作,多次参加省、市、县文艺调演并获奖。

4、一曲四弦书深受群众喜爱。四弦书是皖西传统民间曲艺,它以独特的演奏技巧、多种形式的唱腔运用以及丰富的板式节奏变化,在民间曲艺中独树一帜,入选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红色家书传万代  不忘初心显忠魂》、《二十大报告闪金光》等代表作品,参加市、县比赛,均取得较好成绩。现已培养四弦书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人,并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培养了一批小小传承人,让四弦书后继有人。

(三)乡村振兴有基础

1、农业农村方面。一是严格落实农业保供措施。在狮山村、俊卿社区建立2个百亩优质水稻良种示范片,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负责制,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二是夯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今年以来,累计兴修农村公路约4.8公里,危桥改造2座。三是发展壮大现代特色农业。全镇积极打造万亩毛竹冬笋基地建设和千亩茶苗繁育及欧盟标准茶叶出口基地建设。四是进一步实施农业奖补政策。打造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6家;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8家,发放补助23.46万元。五是做精做强乡村旅游业。招商引进霍山县南北文旅开发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打造战狼国防教育基地等。利用红色专项债项目资金2800多万元,进一步提升全镇红色旅游资源。实施片区景观打造,因地制宜打造旅游示范点建设。

2、林业方面。一是推进林长制工作。组织各村负责人召开全镇林长制工作会议一次,学习《安徽省林长制条例》,积极按要求落实林长及护林员巡林任务,不定期督查指导生态护林员及村民组长兼护林员做好巡林工作,目前到各村督查指导3次。二是推进林业项目。稳步推进竹林运材道任务16公里,发展笋用林任务400亩。分解2023年4000亩竹林抚育任务到村,制定抚育技术要点,积极宣传到村到户。三是抓实护林防火工作。强化宣传教育和督查检查,召开春季森林防火会议1次,排查森林火灾隐患37处;充实防灭火物资的配备防火服10套,二号工具30把;组织镇村灭火实战演练1次。四是加强野生动植物(特别是映山红、兰草)保护工作。召开全镇生态护林员培训会议作重点要求,同时结合法制宣传日开展保护宣传。五是枯死松树清理工作。督促承包清理松树的金坤农林公司,按照标准完成枯死松树“即死即清”工作,目前枯死松树清理完成,等待第三方公司验收。

3、社会民生事业方面。扎实开展城乡居民参保工作,顺利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任务;先后组织300多人参加“春风行动”“助企纾困”等3场招聘会,共计落实100多人就业;落实扶贫车间、居家就业、公益岗位等补贴资金。新建诸佛庵卫生院6000平方的业务综合楼现已投入使用。建立健全控辍保学相关制度,落实雨露计划等各项教育资助。抓牢安全生产。坚持定期研究部署,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先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防安全整治、烟花爆竹检查、防汛抗震演练、非煤矿山(尾矿库)应急演练、自建房专项整治、燃气安全整治、安全知识培训等工作。

4、“党建+信访”工作方面。诸佛庵镇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结合实际,打造“诸事如意”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品牌,相关做法被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市县领导多次给予表扬。通过打造“诸事如意”品牌,矛盾诉求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基层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让“一改两为”真正在诸佛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5、文旅融合发展方面。2022年实施的红色专项债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红色文化场馆升级改造。充实霍山县第二届苏维埃政府旧址展陈内容,提升刘淠西故居院落景观,丰富安徽三线军工博物馆体验业态。推进镇核心景点画家村建设。加强沿线环境提升与景观打造;依托原三线厂房,结合霍山革命历史、三线建设及乡村振兴,打造红色文化沉浸式教育项目。

(四)党建工作有亮点

1、党建引领直播,直播助力振兴。

镇党委出台了《诸佛庵镇“党建引领直播 直播助力振兴”工程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核心作用,力图建设一批党支部直播平台,打造一批党员先锋直播基地,培养一批党员直播能手,组建一批网红直播志愿服务队,叫响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该项工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全镇培养党员干部直播能手50余名,打造高标准的网络直播间一间,培育本土网红90后村干部小刘和70后网红老党员熊远志,为家乡代言,助力振兴。

2、党委抓支部,铺就乡村振兴路。

诸佛庵镇党委牢牢抓住13个村(社区)党组织,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发展,创新以土地资源促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分片打造特色农业产业。一是建立茶叶生产基地,打造以上谷红茶,金家湾绿茶,大干涧菊花茶,小干涧瓜片为代表的四大特色品牌;扩建千亩茶苗繁育基地,利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在西石门等村新建茶苗基地及相关基地配套设施。二是发展林下中药材特色产业,建立以三河村为代表的仿野生石斛林下特色种植基地300亩,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浙商投资上谷覆盆子项目,流转土地1500亩。三是打造以石家河村为代表的笋竹两用林基地,科学挖掘冬笋,直采直销;新建春笋笋干产品深加工车间,提升春笋附加值。

3、深化文旅融合,扮靓乡村振兴路。

诸佛镇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大别山第一竹海、嵩山瀑布成为摄影爱好者、自驾游爱好者热衷之地。红色资源内涵丰富,从革命战争年代到三线建设时期再到当下乡村振兴、红色精神赓续传承。建成霍山县第二届苏维埃政府旧址、红色家书文化园、刘淠西故居、安徽三线军工博物馆等一批红色景点,培养了一批本地红色讲解员。开发利用原三线厂遗留资产,打造“仙人冲画家村”,实现变废为宝,被评为全国旅游优选项目、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推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业态。打造上谷农业观光园、极石地道石斛文化参观体验项目,观光采摘游初见成效。建成三河神仙谷漂流、大别山射击俱乐部等热门项目,乡村休闲游人气高涨。推进画家村民宿、美术馆、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打造具有历史记忆、艺术品味的主题村落,被评为安徽省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

4、打造“诸事如意”,畅通乡村振兴路

诸佛庵镇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诸事如意”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品牌。动员有一定劳动力而不愿就业或就业渠道不畅的群众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划分13个二级网格,98个三级网格,遴选出192名“邻管家”,形成标准化的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做到群众问题即巡即办;打造 “一站三中心”,制定《诸佛庵镇班子成员坐班接待来访制度》,组织村(社区)干部做好“三门”功课,开展“五必访五必知”活动,做到“为民服务24小时不打烊”;依托“一个网格”、“两个平台”“三项机制”“四支队伍”,发扬化解信访案例的先进经验,今年群众向市长信箱和市政府热线平台投诉信访事项与上年相比大幅下降,已连续两年被评为无越级信访乡镇;召开“党群议事会”“村组会”“板凳会”广泛宣传“诸事如意”新做法,推行“积分制”奖励办法,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情况与先进模范选树结合正向激励引导。

5、加强“双招双引”,拓宽乡村振兴路

诸佛庵镇高度重视“双招双引”工作,率先成立诸佛庵商会,现有会员52名,遍布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涉及文旅、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诸佛庵镇通过商会引荐商业伙伴,获得招商引资项目信息10余条;宣传发动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3家。通过各类商会活动,不断以本土人才引进外来人才,为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诸佛庵镇目前已成功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祥云寨田园康养综合体、神仙谷漂流、战狼国防教育营地、中药材覆盆子种植及观光采摘、易可和易为重竹地板、安徽仙人冲艺术酒店等项目,实现文旅融合发展、一二三产齐头并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让诸佛庵镇成为“有山有水有画意、有红有绿有精神”的康养胜地。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