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和依据
上土市镇位于霍山县西南部,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山区镇,辖8个村、1.9万人。历史上曾多次遭遇特大暴雨(1984年、1991年、1998年等),引发山洪灾害,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导致农田、道路等基础设施损毁。结合本镇地形复杂、水库塘坝众多(包括1座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广泛的特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法规,制定本预案,旨在科学应对汛期、台风及山洪灾害风险。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一)制定意义
通过明确防御机制和工作程序,提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二)总体原则
1. 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坚持“防、避、抢、救”结合。
2. 统一指挥: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统筹协调,各村、部门分级负责。
3. 科学决策:依托动态监测预警,快速反应、果断处置。
4. 全民参与:动员群众参与抢险救灾,普及防灾避险知识。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四、工作目标
1.减少损失: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完善机制:建立“防、避、抢、救”一体化防御体系。
3.快速响应:确保灾害发生时应急处置有序高效。
4.保障民生: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五、主要内容
1. 防御重点
水库、塘坝安全(千工堰等8座水库及高危塘坝),地质灾害隐患点(上土市、龙金等5个村),旅游景区、人口密集区等安全隐患区域。
2. 防御阶段
台风消息阶段:加强值班巡查,落实防范措施。
台风警报阶段:启动人员转移准备,落实应急措施。
台风紧急警报阶段:全员到岗、抢险待命,实施停课停工。
台风影响期:全面动员,组织抢险救灾。
台风警报解除:转入灾后重建,总结经验。
3. 转移安置:
设立8个转移安置分队,按“就近、迅速、安全”原则转移群众,优先老弱病残。
六、创新举措
1. 动态防御机制:根据台风位置、降雨强度划分五阶段,灵活调整应对策略。
2. 网格化责任体系:按村、部门细化职责,成立巡查组、抢险组、信息组等专项小组,明确责任人及分工。
3. 实战演练与培训:组织200名抢险队员开展技能培训及演练,提升应急能力。
4. 多手段预警:结合电话、手机、鸣锣、入户通知等方式,确保预警全覆盖。
七、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为最高指挥机构,下设巡查组、抢险组、转移安置组等,明确各小组负责人及职责。
2. 物资保障: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原则,储备木桩、编织袋、砂石料等物资,确保随时调用。
3. 通讯与信息保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重点区域专人巡查,确保信息报送及时畅通。
4. 纪律监督:由镇纪委成立督察组,监督防汛期间在岗履职情况,严查不作为行为。
5. 后勤保障:镇财政所、卫生院、公安派出所协同做好物资供应、医疗救护及治安维护。
八、解读机关、解读人及联系方式
解读机关:上土市镇人民政府
解读人:陈雨萌
政策咨询联系电话:0564-571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