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全面加强青少年儿童预防溺水工作,坚决遏制溺亡事件发生,根据省、市、县关于组织开展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专项行动相关通知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防溺水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青少年儿童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管理,织密织牢社会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防护网络,坚决遏制溺亡事件发生。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群防群治、源头治理。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尽职免责、失职追责。坚持上下协同、部门联动,严管长抓、常态长效。
二、工作安排
按照“宣传教育全覆盖、排查整改全覆盖、联防联控全覆盖、巡查防范全覆盖”要求,突出预防,切实看牢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困境儿童等重点人群;把牢5月至10月天气炎热、暑期及冬季水域结冰等溺水事件高发时段;守牢易发生溺水事件的河流、水库、塘坝等危险水域。全面压实教育、管理、监护责任。建立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预防溺水事件工作体系,构建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筑牢青少年儿童防溺水屏障。
(一)动员部署。
根据全省统一安排,迅速启动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专项行动,结合实际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召开会议部署落实。按照重点群体有人监管、重点时段有人值守、重点水域有警示标识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工作措施等内容,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村、中心校、派出所、安监所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强化措施、履职尽责,加强对危险水域的警示监管及防护,健全完善预防溺水专项治理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宣传教育、隐患排查、问题整改。
1.宣传教育全覆盖。各村各部门和学校要把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教育向家庭和假期延伸,做到校内校外、学校与家庭、学期与假期无缝衔接、有效对接,完善宣传方案,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渠道,保持宣传声势,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保护青少年儿童生命安全的良好氛围。
加强校内安全教育。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内安全教育提醒制度,利用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节假日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防溺水提醒,结合近期发生的溺水事故,通过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十个一”活动,即上一堂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课、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组织一次预防溺水和游泳安全知识竞赛或知识展板等宣传活动、印发一份游泳安全和预防溺水宣传册页、召开一次家长会、开展一次家长专访活动、印发一份致家长一封信、布置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业、建立每周一次专题教育制度(假前)建立每日一次安全提醒制度,切实提高青少年儿童和家长(监护人)的警惕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切实做到“七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在上下学途中嬉水;不盲目下水施救)。
延伸宣传教育触角。各村和学校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广播、LED视频和宣传栏等,开展全方位、高频次的防溺水宣传报道,增强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在人群密集场所,张贴、悬挂一批防溺水安全宣传标语和版面,实现辖区全覆盖。要在暑假、周末等容易发生溺水的关键时段,利用大喇叭等形式循环播报防溺水安全提醒。
强化救护技能培训。学校要把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为基础性、常态化工作抓紧抓实,切实提高学生对潜在危险的认知和应急避险自防互救能力;要帮助青少年儿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救护常识;要加强排查干预,建立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确保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2.排查整改全覆盖。
开展一次排查起底。要对辖区内重点水域部署开展常态化、全覆盖、拉网式排查。摸清河流、水库、塘坝等水域的具体情况,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分级建立安全隐患台账,确立清单管理、认领包保责任,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开展一次整改管控。要对排查出的隐患地段和水域,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清单化、闭环式管理,逐一落实隐患整改责任。对短期内能够排除风险隐患的,要立即整改到位,坚决消除风险点;对需要相关部门帮助支持的,要及时报告、主动对接,推动问题得到解决,坚决杜绝“捂在手里”、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对需要长期坚持的,也要有阶段性目标,最大限度防止发生溺亡事故。
开展一次维护修缮。要完善各类水域防溺水“三个一”设施的设置,包括悬挂一幅防溺水宣传标语,设置一个防溺水警示牌,配备一套简易救生设备(包括带长绳的泳圈、长竹竿或竹梯等)。落实“一线一栏”,在临水岸边喷涂黄色警戒线,在公共活动水域设置防护围栏,定期巡查、及时维护、及时修缮,做到安全警示到位、隔离防护到位。
3.联防联控全覆盖。中心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中小学生防溺水知识和自救施救技能。民政办要指导村委会加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水保站要在所属水域设置永久性安全警识牌,安装隔离防护设施和救生设施,各管理单位要组织专职安全巡查队伍全天候巡查。宣传办要加强青少年儿童安全和防溺水公益广告宣传及警示教育。
4.巡查防范全覆盖。要对辖区内所有水域进行责任划分,结合河长制确定每一片水域管理的主体责任单位责任人。要督促水域主体责任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日常巡查,特别要在节假日、暑假期间和高温天气等重点时段,落实值守巡查,根据水域面积合理设置巡查值守人数,确保每一段、每一片水域都有巡查值守责任人,并做好巡查值守记录。对青少年儿童经常嬉水、游泳的重点区域,要重点巡查,认真做好劝阻,坚决防止私自下水。要充分发挥乡村河长和包村民警熟悉水域、熟悉地形、熟悉情况的优势,因地制宜设立专兼职巡逻队伍,重点时段要开展不间断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劝离嬉水、游泳人员。派出所要完善落实反应灵敏、合成高效的溺水类警情应急处置机制,确保能够快速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态。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各村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责任,细化措施,狠抓落实。要把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切实增强维护未成年学生生命安全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二)强化应急值守。
各村各单位要建立健全防溺水应急值守工作制度,坚持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一旦发生青少年儿童溺水等安全事故,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救援,第一时间向主管部门报告。加强舆情监测和应对处置,坚决打击谣言滋事等行为。
(三)加强督导检查。
要重点检查各水域落实防溺水措施、防护设施建设、隐患排查整改、应急值守等情况,逐项逐环节开展督查,建立问题台账,实行跟踪督办。
(四)严肃考评问责。
将因溺水造成学生非正常死亡情况纳入平安建设考评体系,建立健全溺水事件一事一报和责任倒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