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畈乡2024年暂未召开人代会,故发布2023年工作总结
太平畈乡人民政府2023年度工作总结
(2024年1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乡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乡党委工作安排,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新时代高质量绿色“石斛小镇”努力奋斗。太平畈乡2023年荣获第二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安徽省优秀特色小镇、市级乡村振兴先进单位等称号。
一、全力以赴拼经济,经济发展回暖向上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2023年底,全乡生产总值突破25亿元、增长8.69%;规上工业企业完成1.45亿元、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亿元、增长37.5%;年度税收达到201.7万元、同比增长51.31%,经济发展形势稳中向好。
(二)产业活力不断迸发。一产固本培元。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实现石斛种植规模约15000亩,总产值超过20亿元。完成秋种油菜种植面积504亩,超过任务数的12%;围绕“农”字做文章,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促进高山水稻、蔬菜、瓜蒌子、蓝莓、猕猴桃等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了“一中心四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新增太平畈村无花果、猕猴桃基地共50亩,何家坊村芍药、猕猴桃基地共50亩;成立蔡家畈村农机服务中心专业化队伍)。2023年村集体经济入账100万元村两个,50万元村6个。二产强筋壮骨。目前,从事石斛产业的经营主体700余家,较上年同比增长40%。新增规上企业1家,扎实开展“四送一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共走访企业400余次,解决反馈问题150件,满意度100%。三产补气活血。双招双引持续深入。立足实际,找准定位,科学谋划,编制太平畈乡招商引资宣传画册,2023年成功落地招商引资项目四个,计划投资总金额超5个亿。聘请名师组织电商直播培训60余人次,搭上电商直播经济快车,累计销售额达800余万。结合特色产业,推出本土特有“石斛宴”,获得一致好评,绿斗石斛观光园被六安市总工会授牌六安市职工疗养基地,带动周边就业20余人。
(三)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太平畈乡霍山石斛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稳步发展,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家,发挥带头引领作用,鼓励相关技术人员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壮大园区经济体量。2023年新增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企业27家,共申请专利近20项。霍山石斛炮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何祥林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霍山石斛中部四省(鄂晋皖赣)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创新大赛金奖。加大推动校企合作力度,目前境内多个企业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立第一批省级科技特派团,对霍山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研究。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二、砥砺前行闯难关,和美乡村共建共享
(一)双基建设全面推进。通过内联外引,先后争取项目资金891万元,蔡家畈村双车道、栗树岭路1.2公里窄加宽、农村联网路4.5公里等已建成通车,耿家坊村、王家店村俞大湾组道路改造已提上日程,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增换变压器5台,加容1000千伏安,杆线迁移5处,更换新建线路20KM,落实小微企业“三零”行动100%覆盖,为太平畈乡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3.6亿元仙人桥水库专项债项目完成前期拆迁、征地、安置区选址等工作,积极争取和襄高速天堂寨支线霍山石斛综合服务区及高速出口设立,两大项目落地为太平发展打通“任督二脉”。
(二)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庭院改造、改厕改圈为抓手,全面推行环境卫生“红黑榜”制度,逐步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改厕300余个,新建公厕5个、栽植苗木花卉约8000㎡、生态停车场8个、四角亭及游廊各1座、污水管网约3500m、污水处理设施9座。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创城及人居环境整治300余人次,坚决整治中心街周边车乱停、物乱堆、线乱拉等顽疾,形成人人都是环卫工、个个参与大治理的浓厚氛围
(三)乡风文明凝心铸魂。全年举办“学雷锋”“爱老敬老”“文明创建”“革命纪念”等活动40余场,组织送戏下乡活动8次,高标准顺利承办霍山县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大型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营造和谐乡风。开展志愿文明服务30余次,组织青年、干部、巾帼志愿者成立多支理论宣讲小分队,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学校、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活动,共开展“喜庆党的二十大宣讲进基层”等理论宣讲活动共16次;通过4个“文明超市”平台,开展文明评比2次,评选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儿媳,优秀志愿者共计8人。成立“斛之韵”艺术团,积极举办广场舞、群众歌咏等群众文化活动,主动创新创作《喜庆二十大,奋进新征程》《金秋时节话丰收》《石斛小镇美名扬》《二十大精神鼓舞人心》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文化作品,参与惠民演出活动20余场(次),受益人数万余人,促进优良家风传承,构建乡邻和谐氛围。开展移风易俗宣传3次,派发宣传单4000余份,普法进企业7次,开展法律知识宣讲7次,帮助200余位员工与企业达成良性劳动合同关系。
三、守牢底线保民生,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一)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扎实推进“重畅决”专项行动,通过自查梳理、上级交办等妥善解决并办结群众诉求600余件,其中市长热线92件,群众来电来访47件,化解重点人员3人,“一站三中心”化解矛盾有力,全年共收集各村上报矛盾纠纷623条化解率达99.9%。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安全形势有效增强。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有序推进防范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国家安全、反邪教及民法典类专题宣传工作,共开展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册万余份。扎实开展未成年人防溺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工作,共开展18次集中检查行动,检查单位500余家,查出隐患65处,全乡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三)治理效能不断提高。常态化开展“平安太平”建设,组织“夜巡”200次,发放宣传单页、宣传扇8000余份;落实重点人员稳控,扎实开展村级“五必访、五必知”工作,持续推进乡域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提高社会治理效率,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主动担当敢作为,社会治理更加和谐
(一)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持续完善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深化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精准到户制定帮扶计划,“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覆盖排查农户4419户,开展定期摸排6次,共纳入监测对象2户4人。对存在返贫致贫隐患的农户做到早干预早帮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不出现返贫致贫户。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94个,充分发挥扶贫车间及产业基地就业带动作用,协调脱贫户就近就业,确保脱贫户就业稳定。选育4名农村致富带头人,为推动乡村振兴凝聚新力量。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双减”要求,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雨露计划”“爱心圆梦”等政策资助学生100余名,切实保障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完善乡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做好妇女“两癌”筛查、家庭医生签约、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等工作;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重点抓好老年人、儿童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健康服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五、踔厉奋发提质效,自身建设日趋完善
(一)政治建设常抓不懈。太平畈乡政府班子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放在工作首位,把牢政治方向、把稳思想之舵,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把脉政治生态状况,强化干部教育监督管理,认真落实谈话整改工作,推动各项管党治党任务落实落地。
(二)依法行政有效强化。坚持法治思维不动摇,始终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办好人大议案,虚心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建议。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提升领导班子决策水平;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全年公开政务信息1835条;积极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认领服务事项126条。全面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切实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满意度;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和“绿色振兴,赶超先锋”实践活动,完成承诺办实事29件。
(三)廉政建设驰而不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班子成员带头遵守各项纪律,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加强行政审批、工程招投标、涉农资金、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突出整治慵懒散软,全面构建廉政风险防范防线,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应对复杂局面中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乡人大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乡上下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产业融合发展成效尚未凸显,安全稳定的压力依然较大,村集体经济增收措施创新不够,造血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对做好政府工作、接续推动太平畈乡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2024年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持续紧盯石斛特色产业,写好产业融合文章,推进人才回归,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进2~3个大项目、好项目,全力维护重点项目施工环境。二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三是抓农村产业现代化,做强做优瓜蒌子、蓝莓、猕猴桃等农产品。鼓励发展庭院经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建立高附加值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体系,为群众增收添加内生动力。
一是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打好“创城”攻坚战,严管违法违规建房,加快推进路网、电网建设,推动专项债项目建设,加强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理,对接和襄高速天堂寨支线霍山石斛综合服务区及高速出口设立,抓好霍山石斛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二是打好人居环境整治保卫战,抓好区域内污水管网系统运营维护,整治黑臭水体、农村生活污水,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抓好农膜、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三是抓紧抓实和美乡村建设。强化思想认识,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抓好各项部署落地落实,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切实把先进经验运用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
一是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底线。二是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持续抓实“三长制”和“平安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