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全面落实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秉持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的理念,太平畈乡积极响应上级关于防溺水工作的决策部署,自 2025 年 5 月至 10 月,在全乡范围内开展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专项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县的防溺水工作要求。通过全面强化中小学生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管理,构建起严密的社会防护网络,坚决杜绝溺亡事件的发生。
1.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将学生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一切工作围绕保障学生安全展开。
2.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着重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3.群防群治、源头治理: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从源头消除溺水隐患。
4.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明确各村及相关部门的属地责任,按照级别承担相应职责。
5.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确保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对未尽责的进行问责。
6.上下协同、部门联动:乡、村及各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7.严管长抓、常态长效:持续严格管理,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
根据省、市、县的统一部署,迅速启动太平畈乡 2025 年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专项行动。结合本乡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召开会议进行落实。明确重点群体有人监管、重点时段有人值守、重点水域有警示标识的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工作措施。中心校、派出所、社会事务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对危险水域的警示监管及防护,健全完善预防溺水专项治理工作联动机制,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1.宣传教育全覆盖
1.校内安全教育:学校设立防溺水宣传专栏,落实 “1530” 教育提醒制度,即每天放学前 1 分钟、每周放学前 5 分钟、节假日前 30 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防溺水提醒。开展 “防溺水安全宣传十个一” 活动,包括上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课、集中安全教育、组织知识竞赛或知识展板宣传活动、印发宣传册页、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专访活动、印发致家长一封信、组织游泳教育、建立每周专题教育制度(假前)、建立每日安全提醒制度等,切实提高学生和家长(监护人)的警惕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做到 “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同时,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开展防溺水普法宣传,督促家长履职尽责,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珍爱生活。
2.延伸宣传教育触角:各村、各部门、中心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行全方位、高频次的防溺水宣传报道。各村在交通路口、村部周边、各类水域和人群密集场所悬挂防溺水宣传标语;在高温天气以及暑期、节假日、周末、午休、放学后等溺水高发时段,各村广播滚动播出防溺水相关知识和警示提醒。
3.强化救护技能培训:学校将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为基础性、常态化工作,提高学生对潜在危险的认知和应急避险自防互救能力,帮助青少年儿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救护常识。同时,持续加强排查干预,建立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确保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8.排查整改全覆盖
1.开展一次排查起底:对乡域内重点水域进行常态化、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包括河流、水库、塘坝、建筑工地水池、民宿内水体等,分级建立安全隐患台账,确立清单管理、认领包保责任,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学校、村委会在 1 周内全面摸清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特殊情况学生,重点关注无监护能力或监护能力较弱的祖辈监护人,加强走访帮扶,协助做好家庭监护。
2.开展一次整改管控:各村对排查出的隐患地段和水域,按照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和 “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所有、谁负责” 的原则,建立清单化、闭环式管理,逐一落实隐患整改责任。能立即整改的,迅速消除风险点;需要相关部门支持的,及时报告、主动对接解决问题;对于需要长期坚持的,明确阶段性目标,最大程度防止溺亡事故发生。
3.开展一次维护修缮:完善各类水域防溺水 “三个一” 设施,即悬挂一幅防溺水宣传标语,设置一个防溺水警示牌(标明水深、危险程度、责任单位、责任人、紧急救援电话等)、配备一套简易救生设备(包括救生绳、救生圈和救生杆等)。公共活动等必要的水域设置防护围栏,并定期巡查、及时维护、及时修缮,确保安全警示到位、隔离防护到位。
9.联防联控全覆盖
1.学校:加强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中小学生防溺水知识和自救施救技能,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2.社会事务办:指导村委会加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落实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监管责任。
3.水利站:在所属水域设置永久性安全警识牌,安装隔离防护设施和救生设施。
4.各村:组织专职安全巡查队伍全天候巡查,完善溺水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一旦发生险情或溺水事件能够全力开展救援。
5.项目办:加强建筑工地形成的水池、水坑的管理,督促相关业主设立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并及时回填。
6.文化站:加强青少年儿童安全和防溺水公益广告宣传及警示教育。
7.派出所:完善落实反应灵敏、合成高效的溺水类警情应急处置机制,确保能够快速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10.巡查防范全覆盖
1.责任划分:对乡域内所有水域进行责任划分,结合河长制确定每一片水域管理的主体责任单位、责任人。
2.日常巡查:督促水域主体责任单位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 的原则,加强日常巡查。在节假日、暑假期间和高温天气等重点时段,落实全天候值守巡查,根据水域面积合理设置巡查值守人数,确保每一段、每一片水域都有巡查值守责任人,并做好巡查值守记录。对中小学生经常嬉水、游泳的重点区域,重点巡查,认真劝阻,防止私自下水。
3.专兼职巡逻队伍:充分发挥乡村河长和包村民警熟悉水域、地形、情况的优势,因地制宜设立专兼职巡逻队伍,重点时段开展不间断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劝离嬉水、游泳人员。
成立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村书记为成员的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切实增强维护未成年学生生命安全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各村各部门建立健全防溺水应急值守工作制度,确保一旦发生中小学生溺水等安全事故,能够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救援,并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加强舆情监测和应对处置,遏制谣言滋事等行为。
学校在 5 月底前召开防溺水专题家长会,对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防溺水工作培训,并持续通过家访、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提醒家长(或监护人)加强看护。村干部深入辖区内每名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防溺水知识知晓度以及家庭责任落实情况,常态化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
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强化督查指导,督促各村各部门履行自身责任。纪检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对各村、各部门预防中小学生溺水责任落实情况,按照清单逐条逐项开展督查,建立问题台账,实行跟踪督办。
将因溺水造成学生非正常死亡情况纳入平安建设考评体系,建立健全溺水事件一事一报和责任倒查机制。对因工作不力导致溺亡事件发生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太平畈乡将全力织密织牢预防中小学生溺水的安全防护网,切实保障广大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解读人:肖诗竹 联系电话:0564-5731386 咨询机关:霍山县太平畈乡人民政府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