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增长、谋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一)茶产业发展稳步向前。一是在基地建设上下功夫,新增流转核心区茶园200亩,有序推进分村1200亩标准化示范茶园建设。作为六安市第一批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霍山县大化坪有机茶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于4月26日顺利举行启动仪式,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促进茶产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过程标准化,从源头抓实农业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在茶产业链延伸上求实效,新盘活闲置厂房600m²建设标准化茶叶生产线2条、手工制茶锅25口、冷库100m³,招募采制茶工人100余名,一季度线上店铺销售额达40万元,同比增长50%。三是在合作共赢上出实招,坚持以镇级乡村振兴公司统领产业发展,成功召开大化坪镇茶产业发展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一次会员大会,吸引50余家茶企入会;以“香誉千年,茗扬天下”为主题亮相第十六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创造数万元现场销售和后续交易总额。四是在项目谋划上卯足劲,总投资250万元的大化坪镇标准化生态茶园改造及配套提升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逾6.36亿元的霍山黄芽绿色食品融合发展示范园专项债项目于3月初顺利入库。
(二)竹产业发展谋深走实。全面推进白莲崖竹制品加工园建设,招引浙江安吉、山东潍坊、福建政和3家企业陆续入驻,有效盘活闲置厂房4000m²,新上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竹制品深加工等项目3个。此外,竹林运材道建设14条共计22.46公里通过验收;王家河村竹加工厂一季度消耗毛竹1000吨,生产半成品竹筷400吨;瑞文竹业一季度生产竹片、竹帘价值50万元,销售收入达70万元。
(三)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总投资3130万元的红色文化旅游专项债项目—大化坪镇军事研学体验基地即将投入使用,红色研学、茶旅融合项目有序推进;结合大化坪镇军事研学体验基地新增金鸡山茶宿、千笠小筑、皮旅别院等10处民宿共97间客房,引进上海伊间民宿、四川既下山签约合作,红旅、茶旅民宿集群初具规模;成功举办“寻味黄芽香·问道大化坪”2023霍山黄芽开茶节暨“暖民心”快乐健身徒步活动,吸引干部职工、户外运动爱好者等150余人参加,以茶旅融合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二、强巩固、促拓展,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一是脱贫成果全面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精准施策,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8.72元、同比增长14.64 %;健全完善96名网格员动态监测机制,全年累计新纳入监测对象 7 户 27人,坚决守住防返贫致贫底线。二是稳岗就业持续深入。发展村级公益性岗位186个,脱贫人口务工人数达1212人,保持稳定增收。三是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多措并举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打造“百万强村”1个、50万元以上强村4个,爬爬岩水库生态放养鱼苗5万尾,汪良村小蚕共育室、西河村山羊养殖场陆续开工,铁岭村“飞地”裕安区张店镇金冲村80余亩百合完成种植,其他各村“一村一品”竞相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进一步夯实。四是项目投资拉动发展。以农业项目为抓手,建立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谋划乡村振兴项目37个;争取衔接资金732万元,计划600万元实施大化坪镇茶源民宿部落项目,132万元进行2023年脱贫户产业奖补。五是扛稳粮食安全。为扎实推进春耕备耕工作,我镇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开展“插秧机贷”金融服务,帮助群众购买插秧机,积极开展粮油产业到地块分布图工作,多措并举引导群众提高种粮意识。700亩水稻种植陆续完成,种植面积同比增长42.86%;109亩新增耕地正在施工,完成耕地找回121.3亩。
三、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福祉显著增进
(一)民生保障有深度。扎实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征缴工作,2022年全镇养老保险居民缴费完成率96.95 %,2023年医疗保险征缴完成率100%。全面落实“保基本民生”的政治任务,上半年全镇累计发放低保金238.611万元,残疾人生活补贴19.01万元,残疾人护理补贴22.113万元;持续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累计救助33人7.9万元,进一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二)暖民心行动有温度。全力配合县直相关部门推进实施十项暖民心行动,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不断推动暖民心行动落地见效,各级督导均取得好评。投资22万元实施大化坪智慧农贸市场改造项目并明确经营主体,文明菜市建设有力有序;汪良村老年助餐点建设完成;组织务工人员参加招聘会300余人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500余人次。
(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度。霍山县S332晓上路大化坪北桥危旧桥梁拆除重建工程全面启动。2023年积极争取17.681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指标,约占全县总建设指标的25%;争取2023年道路修复性养护大中修项目建设指标12公里,约占全县总建设指标的40%,均于3月底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529万元的白莲崖街道污水管网项目挂网招标。目前已完工2个农网改造项目,总投资235万元,涉及2个村;预计改造高压线路9.8公里,低压线路27.3公里,增加台区布点9个,正在按计划进行施工。
四、聚合力、重谋划,城乡品质不断提升
(一)文明创建走深走实。新增景区、路口指示牌30余处,新建公共停车场3处共2000余平方米,修复、新增路灯300余盏,投放分类垃圾桶120个,新增各类公益宣传广告280处,整治空中飞线30余处,修复各类破损管道、路面3500米,集镇绿化及时补种,茶春季节延迟路灯熄灭时间至深夜12:00,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二)精神文明不断丰富。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0余场次,刊发各类网络信息、视频宣传稿件80篇,《打造智慧茶园,引领现代“茶”业》、《“触达课堂”点亮山村夜晚》、《在家乡的石头上画出家乡的美》等多篇信息被学习强国、安徽日报、皖西日报等平台采用。“五一”期间,在清风问茶公园、九龙潭等景区设立志愿服务台,组织30余名志愿者免费提供茶水、向导服务,获得往来游客一致好评。同时,着力实施青枫岭村团包嘴组示范点建设,逐步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切实加强河流和白莲崖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共摸排主要河流及湖塘沟渠144个,2处黑臭水体已整改到位,严格查处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大化坪村村级河长方荣翠同志获“六安市最美河湖长”荣誉称号;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2023年拟实施退化笋竹两用林修复300亩,目前已完成西河村50亩,青枫岭村60亩,大化坪林业站被国家林草局评为“家乡的林业站”;坚持全民防治、源头管控,摸排并清理临时搅拌站3处,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五、防风险、保稳定,社会治理日益完善
一是平安教育深入人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宣传活动240余场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通知高危预警人员30人,成功劝阻汇款;加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严厉打击黄赌毒、邪教等违法活动;建立14个村(社区)“警民议事厅”微信群,发布法制宣传教育信息1700余条。二是信访维稳局面良好。进一步健全“党建+信访”工作机制,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累计办结各类信访件10件7人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45起。“坪安舒心”茶室、“我为大化坪镇建言献策”意见箱、为民服务热线持续发挥作用,落实班子成员值班接访制度,接访下访84批126人次,上报重畅决群众诉求成果转化清单26件;利用板凳会、“触达课堂”等,全面摸排群众诉求,截止4月底,共计摸排群众公共利益诉求35件,已化解33件(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饮水安全等),化解中2件(涉及铁岭村道路交通和白莲崖饮水工程,已经落实到各责任部门)。三是安全生产态势平稳。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累计下达现场检查记录20份,排查出问题15条,提出整改要求35条,整改率达到100%,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六、转作风、抓落实,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今年以来,我们以五届市委第三提级交叉巡察组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狠抓政府自身建设。一是强化纪律教育,筑牢过硬防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监督责任清单;修订完善《大化坪镇财务管理制度》、《大化坪镇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力度;修订完善《大化坪镇机关管理制度》,规范公务接待、租车用车工作等。二是深化作风建设,锤炼过硬队伍。创新开展“党员干部大学习、矛盾纠纷大化解、基层治理大提升、工作质效大争先”专项行动,要求全镇党员干部整治作风顽疾,主动担当作为。三是做好政务公开,打造过硬形象。以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和“茶乡古镇”微信公众号为主平台,及时更新群众关心的事项和热点信息,公开政府信息371条,同时妥善处理群众各类申请和诉求,办结12345政务服务热线43件,满意率达100%。办结“聚民意,惠民生”行动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87条,办结率、满意度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