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县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考察六安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文化强省建设大会精神、省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乡村振兴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主题,大力繁荣发展文旅体事业和文旅体产业,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样板区。力争实现全年游客接待量14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和36.6%。力争创建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3家,省级及以上乡村旅游品牌2个,市级及以上等级民宿8家。
一、扛旗争先,党的建设走深走实
1.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党的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考察六安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
2.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严把艺术创作、演出展览、节庆活动、广播电视播出的政治关、价值关、导向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筑牢文旅体领域意识形态阵地,做好舆情引导和管控。深入开展文旅体市场执法检查,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维护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3.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拓展,持续巩固巡察整改成效,加强建章立制,确保整改管长远、见长效。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开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项行动,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严守底线,不越红线。大力纠治“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文旅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倾力服务,公共文化暖心惠民
4.建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做好文博图三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着力打造图书馆7个服务品牌,提升现代化服务水平,发挥国家一级馆功能。实施文体服务民生实事,建设“15分钟阅读圈”3处。持续推进镇团村队建设,规范镇团村队管理,新组建村级文艺队(农民合唱团)20个。扶持各级文艺团队,弘扬传承霍山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开展馆站文化结对帮扶,县文化馆、图书馆分别结对帮扶2家。指导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文化暖心惠民活动。
5.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做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工作,指导每个创建村有一台具有地方特色且融入本土元素的文艺节目、有一首村歌、有1-2名熟悉村情的讲解员、有一支文艺队伍。落实六安市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暨“大地欢歌”六安市乡村文化活动年各项工作安排。开展“送戏进万村”文艺演出134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608场、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引导乡村打造融入地域特色和文旅产业的“四季村晚”。组织开展各类公益艺术普及活动和文艺辅导服务。开展乡土文化、石斛文化、黄芽文化、三线文化等挖掘传承,建立健全镇团村队乡村文化人才库。
6.健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完善管理维护机制,强化备案、审查和播映管理。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任务。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加大应急广播系统维护,确保终端在线率90%以上。
三、守正创新,文化文艺亮点纷呈
7.繁荣群众文化活动。打造“又见霍山”文旅融合品牌。开展2024年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结合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举办庆祝晚会,举办全县少儿文艺汇演、网络歌手大赛、镇团村队文艺调演、文艺演出进景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参加省市文化赛事。坚持推出霍山原创题材作品,制作快板、锣鼓说唱类及村歌MV等文艺新品。
8.推动新闻出版行业健康发展。加强数字农家书屋管理。做好著作权登记宣传,力争著作权登记数量稳中有升。组织开展版权宣传周、“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活动。扎实推进软件正版化。
四、利用传承,文遗保护固本强基
9.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积极申报第九批国保单位,对已编制的霍山文庙、狮山中学玉玺楼申报文本进行完善,着力提升我县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力争霍山县烈士陵园、诸佛庵烈士纪念碑和刘淠西故居等获得第九批省保单位认定。适时启动霍山文庙消防系统提升改造、县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谋划霍山文庙藏经阁维修、县博物馆可移动文物修复等项目。持续做好大项目服务工作。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持续做好文物安全巡查。
10.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加大传承人培养力度。拍摄省级非遗项目霍山石斛炮制技艺宣传片,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组织申报第七批省市级非遗传承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省级非遗工坊。开展省级非遗项目专项资金申报及项目实施。开展第五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选、公布。组织参加安徽非遗购物节、全市“非遗过大年”活动。举办庐剧、四弦书、西山大鼓书等非遗项目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试点开展部分非遗项目培训。
五、提质升级,全域旅游打造样板
11.实施旅游能级提升工程。依托东淠河实施“一河两岸四地五镇”建设,提升两岸景观及道路品味,打造历史文化名地、生态产城高地、艺术产业基地、休闲文旅胜地,辐射带动衡山镇、落儿岭、黑石渡、诸佛庵、佛子岭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推动相关度假项目尽快投入运营,推进迎驾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加快推进六万情峡景区4A级景区创建,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确保创成4A级旅游景区。指导迎驾文旅完善架构,力争入选省骨干文旅企业名单。
12.实施大项目引领工程。开展重大项目推进行动。推动重点文旅项目尽早开工建设。逐项目跟踪调度,确保早日运营。推进迎驾春风美酒小镇金陵大酒店、迎驾文化会议中心、别山和苑民宿等在建项目建设。谋划开发黑虎尖农旅融合、清潭沟通水灌斛旅融合、尚驾园等项目,打造九草斛水霍山石斛文化园项目。开展已建景区提升行动。提升铜锣寨景区、大别山主峰景区、霍山大峡谷景区、嗨谷漂流、凡冲茶海、宋家河古村驿站等品质。力争铜锣寨景区跻身全省“百景提升”工程重点支持提升景区行列。提升画家村品质,探索市场化运营。开展“双招双引”落地行动。开展全县旅游资源普查,谋划一批大的旅游项目并编制招商指南,积极宣传推介招商。编制霍山抽水蓄能电站旅游规划,推进统筹发展。力促富贵陵阳·东西溪金矿杨三寨项目、漫宿·冰雪岭上精品民宿项目、漫宿·六善雪谷民宿项目签约落地。推进锦秀大别山旅游度假区项目启动建设。加强与江浙沪合作交流,重点推介但家庙镇观音岩、单龙寺镇屋脊山、佛子岭镇颐园、与儿街镇凡冲、衡山镇东石门村、三线厂等乡村旅游及民宿项目。
13.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统筹差异发展乡村旅游。编制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差异化开发打造1-2处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按照精品示范村即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建设原则,开展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精品主题村、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等品牌培育创建,力争新增省级及以上乡村旅游品牌2个。培育壮大精品旅游民宿。制定全县旅游民宿管理办法,引导县旅游民宿协会发挥职能作用,开展从业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推进旅游民宿项目招商,引入更多的高端品牌落户霍山。坚持“大别山人家”品牌带动,支持符合条件的民宿参加国家等级民宿、皖美民宿、“大别·乡宿”评选,力争获评市级及以上等级民宿8家。加大民宿周边微气站、休闲步道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太阳、磨子潭、单龙寺、落儿岭、上土市等乡村精品民宿集群和霍山最美旅游环线民宿带。落细联农带农机制。引导村集体、村民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企业、民宿,通过股份合作、就业带动、保底分红,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村土特产品商品化,通过旅游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六、科学谋划,文旅融合兴民富民
14.实施旅游消费促进工程。提升城市旅游整体形象。培育特色街区,大力发展夜经济。以衡山镇为重点,提升旅游集散服务功能,打造城市周边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消费链。举办全国大众冰雪季嘉年华活动、山地自行车赛等活动。培育摄影旅游品牌,举办相关摄影活动,出版霍山摄影集,推出一条摄影旅游精品线路。加强红色资源和非遗文化的活化利用,打造大别山红色主题精品旅游线路,规划下符桥社区非遗文化村。力争获评省级康养旅游基地1处。做优特色旅游商品。打造包装精美化、产品轻量化的“霍山礼好”特色旅游商品、文创产品,举办霍山“伴手礼”评选等活动。促进旅游商品设计研发与生产,推动线上旅行商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在线宣传推广、特产销售。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推进优质旅游商品进民宿、进景区、进高星级旅游饭店。各乡镇要做优“霍货有名”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旗舰店。打造“皖美味道·食在霍山”美食品牌。每个乡镇筹备一桌特色美食菜品并进行推广。推出一批游霍山“不得不吃”的名菜名点名宴,一批“不得不进”的特色美食名店,一批“不得不游”的美食精品线路。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持续开展文旅惠民消费活动,加大对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民宿的扶持力度,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培育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积极推进“引客入霍”,推动旅行社转型升级,新培育主体社1家。
15.做大旅游品牌传播工程。开展客源地市场推介。组织企业参与,开展针对以江浙沪、湖北、合肥、皖北地区为主要客源地宣传推介活动。举办上海(青浦区)旅游招商宣传推介会。择优上刊合肥、阜阳等地的公交车、地铁站等户外广告,利用高速服务区、新桥机场、高速沿线广告位、县内外知名网站资源,开展霍山旅游形象宣传。组织旅游企业参加旅游交易会、博览会等国家省市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打造旅游节庆活动。举办避暑节、电音节、自驾游大会、霍山美食大赛等品牌节庆活动。继续举办“千里大别山 主峰在霍山”旅游踩线活动。推动乡镇、文旅企业举办开茶节、农民丰收节、漂流节、龙虾啤酒节、温泉养生节等系列活动。创新旅游宣传方式。邀请社会名人、网红达人来霍山踩线打卡、现场直播,发挥网络大咖引流作用。拍摄“行走霍山”系列宣传视频,加强与携程、同程等OTA平台及今日头条、中国网、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合作,发布霍山旅游资讯信息。开展以霍山山水、人文、美食、生态等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微视频征集活动,加大短视频传播、网络音乐传播、精准推流力度。聚焦主流媒体传播力。聚焦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平台,邀请知名摄影家、知名画家、知名书法家、知名作家、知名记者等来霍采风,深入基层围绕乡镇、景区特色,采编创作意蕴深刻、隽永感人、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深度报道和艺术作品。
16.做优旅游服务升级工程。推动旅游交通便捷化。实施风景廊道建设,提升霍山最美旅游环线、霍山县生态田园乡村旅游风景道及其他旅游道路通行质量。建设大别山风景道霍山段入口标识1处,优化道路标识标牌,在迎驾大道、迎宾大道、茶香大道及高速下道口增设霍山金名片标识。完善旅游沿线停车场、充电桩、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整治大沙硬至凡冲沿线人居环境。推动旅游智慧化建设。积极推动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技术)、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在文化和旅游场景广泛应用。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游客进行科学分流和精准管控,加强景区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升级文旅服务“一卡通”“游安徽”三级联建和“一机游霍山”平台、县智慧旅游平台,全力提升霍山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的舒适满意度。
七、健康霍山,全民健身如火如荼
17.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大县体育中心运营管理监督力度。实施民生工程“快乐健身行动”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完成部分居住小区、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改造、升级。配置智能体育设施1处。完善“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建设。提升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水平。开展体育场地普查更新。
18.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做好“六球一舞”等省市县群众性体育赛事参赛办赛。举办霍山县第二届篮球联赛等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举办纪念毛泽东“6.10”题词、“8月8日全民健身日”等主题活动。开展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开展常态化科学健身指导。
19.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做好运动员注册,组队参加六安市第六届运动会。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全市阳光体育大会等省市赛事。联合举办中小学生乒乓球赛、足球联赛及青少年足球夏令营等青少年赛事活动。
八、监督保障,文旅市场安全有序
20.抓实安全生产。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依法依规开展文旅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扎实开展文旅体场所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健全投诉快速响应处置机制,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假日文旅体市场等安全巡查检查,守牢文旅体安全防线。加强诚信文明旅游建设,树立文明旅游新形象。
21.开展市场整治。组织开展文旅体市场常规检查和日常巡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重点推进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整治、“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切实保障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健康有序。强化部门联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
22.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畅通绿色服务通道,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信息发布“三审”制。做好文体类校培机构审批与管理。
九、保障提升,行业基础稳中求进
2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动艺术创作、创意策划、经营管理、文物保护、非遗传承、导游讲解、综合执法等人才队伍建设,推选国家省市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加大人才队伍培训力度,举办文化站长、文艺骨干、民宿管家、红色讲解员等培训班。加强文旅体社会团体组织管理。
24.推进全面依法行政。做好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旅游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扎实做好经费预算、资金使用、资产管理、机要保密、公文处理、档案管理、信息宣传、应急值班、平安建设、信访、双拥、统战(民族宗教)、老干部、妇女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