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病虫情报:一季中稻中后期和玉米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我县一季中稻种植品种以两优、Ⅱ优系列杂交稻为主.目前普遍处于分裂期至拔节孕穗期。根据田间病虫监测情况,结合水稻苗情和气象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全县水稻主要病虫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其中稻瘟病、稻曲病在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二化螟中等发生,稻飞虱、稻纹枯病中等发生;稻细菌性病害在局部水淹稻田偏轻至中等发生。
一、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一)二化螟
发生趋势:二代二化螟总体中等发生。
防治适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
预报依据:1、一代二化螟亩残虫量为1050头。较2023年同期增加3.8%;一代二化螟发蛾高峰期7月2日-7月22日,预计7月12日-8月2日为二代卵孵化高峰期。2、食料丰富,其中冬闲田早栽单季稻比例较大,对二化螟取食十分有利。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单季中稻处于分裂末期至拔节孕穗期,营养条件好,有利于二化螟为害。
(二)稻飞虱
发生趋势:预计四(2)代轻发生,五(3)代稻飞虱中等发生,局部偏重。
预报依据:1、田间虫量。近期调查,发生程度重的田间平均百丛虫量55头,单丛最高3头,发生程度较轻的田块平均百丛虫量23头,单丛最高2头,平均百丛11头,田间种群以白背飞虱为主,虫态以低龄若虫为主。2.寄主和气候条件因素。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单季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抽穗期,食料条件好,有利稻飞虱发生。气象部门预测我县较常年同期降水偏多,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若后期遇台风等强对流天气影响,有利于稻飞虱陆续迁入和增殖为害。
(三)稻纵卷叶螟
发生趋势:四(2)代轻发生,五(3)代中等发生。
预报依据:1、田间蛾量及幼虫量略低于近三年同期均值。四(2)代稻纵卷叶螟田间幼虫一般1-30头/百丛,平均百丛虫量2.8头。2、寄主和气候条件因素。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单季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抽穗期,营养条件好,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取食为害。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偏多有利于外来虫源迁入和本地虫源为害。
(四)稻瘟病
发生趋势:在山区、老病区感病品种稻穗瘟偏重发生,其中单季晚稻、粳糯稻常规品种存在大流行风险。
预报依据:1、菌源广泛。稻瘟病是常发性病害,菌源广泛存在。2、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大。我县一季中稻以Ⅱ优、两优系列为主,粳糯稻常规品种也有规模面积,抗病性差,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达40%,利于稻瘟病发生流行。3、气候条件因素。7月下旬至8月上旬若有明显的降水,以及高温季后的温凉天气对稻穗瘟发生有利,尤其是单季晚稻、粳糯常规稻生育期较迟,敏感生育期遇适宜气候条件,稻穗瘟流行风险大。
(五)稻曲病
发生趋势:迟熟中稻、单季晚稻感病品种中等发生。
预报依据:近几年稻曲病在我县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我县广泛种植的Ⅱ优、两优系列杂交稻以及粳糯稻常规品种抗病性不强,若破口抽穗期遇连续阴雨天气有利稻曲病发生。
(六)稻纹枯病
发生趋势:中等发生。
预报依据:1、水稻纹枯病是我县水稻常发性病害,田间菌源广泛。2、目前我县单季稻纹枯病发病较普遍,田间病情上升较快。近期调查,发病田块平均病丛率2.2%,病株率平均0.1%。3、寄主和小气候环境有利发病。当前单季中稻多处于拔节至孕穗期,长势茂盛,郁闭度较高, 田间高温高湿的小气候环境有利于纹枯病发生发展。
(七)稻细菌性病害
发生趋势:截至目前我县没有发现稻细菌性病害发生,下一步加大系统监测。
二、防治技术意见
(一)绿色防控技术
加强田间管理,科学管理水肥,做到促控结合,防治后期水稻贪青晚熟和倒伏。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害虫食料和生存环境;田埂和田边适当保留禾本科杂草,可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等显花植物,涵养和保护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提高稻田生物多样性,增强天敌自然控害能力;路边沟边、机耕道旁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5米,降低螟虫基数。推广性信息素诱杀和交配干扰、释放稻螟赤眼蜂、稻鸭共育、孕穗末期至抽穗期保护预防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关键期总体防治
我县一季中稻要突出以稻穗瘟、稻曲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蓟马、二化螟为重点防治对象,做好受淹水稻细菌性病害防治。把握水稻破口前关键期,合理组配药剂,实施总体防治一次,齐穗后视情补治。施药时机由于受天气制约,要抓住无雨、无大风天喷药到位,根据天气预报24小时内有降雨应提前或延后喷药。
(二)药剂防治技术
1、防治指标
稻飞虱: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二化螟: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纹枯病:分裂末期至拔节孕穗期病丛率达10%。稻瘟病:防治苗瘟、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预防穗瘟,水稻破口前3-5天施药预防。稻曲病:水稻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封锁。
2、防治药剂
防治二化螟:化学防治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阿维·氯苯酰、溴氰虫酰胺等化学药剂;或选用多杀霉素、乙基多杀霉素、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印楝素等生物药剂。
防治稻飞虱:可选用三氟苯嘧啶、醚菊酯、烯啶虫胺、氟啶虫酰胺、吡蚜酮、呋虫胺、噻虫嗪等化学药剂;或选用苦参碱、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等生物药剂。
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阿维·茚虫威、甲维·茚虫威等化学药剂;或选用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生物药剂。
防治纹枯病:可选用噻呋酰胺、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氟环唑、咪铜·氟环唑、己唑·氟环唑、嘧菌酯、噻呋·戊唑醇等化学药剂;或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A(24%及以上高含量制剂)、申嗪霉素等生物药剂。
预防稻曲病:可选用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氟环唑、咪铜·氟环唑、戊唑·嘧菌酯、苯甲·丙环等化学药剂;或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A(24%及以上高含量制剂)、申嗪霉素等生物药剂。
防治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嘧菌酯、肟菌·戊唑醇、戊唑·嘧菌酯、春雷·三环唑、咪铜·氟环唑、三环·氟环唑等化学药剂;或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等生物药剂。
防治稻细菌性病害可选用噻菌铜、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等化学药剂;或选用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四霉素等生物药剂。
(三)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发生趋势。预计玉米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目前我县夏玉米处于苗期至喇叭口期,近期调查部分田块二点委夜蛾轻发生,玉米螟中等发生,甜菜夜蛾中等偏重发生。近期调查我县草地贪夜蛾暂未发生。后期加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和综合防治。
防治技术意见
农业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及玉米苗周围作物残茬,破坏害虫栖息地。有条件的地方可人工摘除卵块,捕捉幼虫。
理化诱控。(1)性诱剂诱杀。害虫成虫始见期前5-7天,每亩分别悬挂相应的性诱剂诱捕器1个,放置高度距作物顶部20-30厘米(随着作物生长,注意调节诱捕器高度,注意及时清理诱捕器、更换诱芯),诱杀成虫。(2)食诱剂诱杀。害虫成虫高峰期前2-3天,选择在本地诱杀效果较好的食诱剂诱杀成虫。(3)杀虫灯诱杀。在害虫成虫羽化期,每30-50亩架设一盏杀虫灯,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在田埂上种植芝麻、波斯菊等显花植物或大豆、秋葵等经济作物,吸引、保护天敌。在害虫产卵始盛期统一释放夜蛾黑卵蜂或赤眼蜂卵卡2-3次,放蜂15-30万头/h㎡。在害虫卵孵化初期,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
化学防治。(1)防治适期;低龄幼虫期。(2)防治药剂;防治粘虫、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等,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噻虫嗪等。草地贪夜蛾防治;加强监测,发现虫情及时精准施药防治,对集中连片发生玉米地实施统防统治;对分散发生玉米地点杀点治。推广应用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虱螨脲、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等高效低风险农药,兑水喷洒在玉米喇叭处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进行防治。
注意事项。要按照施药技术规范要求开展防治,注意农药的交替轮换使用和科学安全用药,确保人畜、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止农药使用事故发生,做好农药包装物回收工作,严禁乱丢乱弃。使用植保无人机防治要添加沉降剂,在无风或微风天气下使用,防止药剂漂移至其它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