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符桥镇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下符桥镇地势低洼,又位于佛子岭水库下游和横排头水利工程上游,涝灾频发,粮食收成不能保障。一遇洪灾,80%以上农户受灾,粮食减产达到60%以上,严重影响农户收入。由于受经济开发水平的限制,重点村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通组公路率和硬化率低,部分机耕路,也是晴天硬似铜,雨天一泡脓,农民生产物资和农产品购销不便;农田水利设施也比较薄弱,粮食产量不稳定;人畜饮用水多为地表水,饮用水安全程度低;村级卫生室虽已建成,但医疗配套设施不完善,村民就医得不到有效保障;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缺少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或产品;劳动力技能素质差,外出务工无竞争力且收入低;教育教学条件和农民住房条件也需进一步改善;农民科技、文化、娱乐生活缺乏场所和丰富内容。
部分贫困群体之所以贫困是由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所造成的,导致他们难以摆脱贫困,为了彻底改变他们的居住生存环境,必须下决心实施扶贫易地搬迁项目,这对改变生存条件,稳保扶贫成果,促进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建设,改变生态环境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提高人口素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号召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也是扶贫治本之举措。
二、项目概况
下符桥镇位于霍山北大门,东、南、西、北分别与但家庙镇、衡山镇、黑石渡镇、裕安区青山乡接壤,总面积70.2平方公里。全镇辖6个行政村,171个村民组,农业人口5273户19810人,耕地面积24938亩,人均1.25亩。我镇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种植业和外出务工收入,种植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201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4亿元,农业生产总值1.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63元。全镇6个村已实现户户通电,已有5个村通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受益农户达到4800户,受益人口19000人。镇村道路总长72公里,全镇村村通车、通邮。六个行政村95%以上农户通上了电话,全镇已建有7个通讯基站。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1、搬迁原因
迁出区村民组均处于地理位置偏僻、易涝易旱的、生存环境差的地区,居民基本上都生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沟、湾、梁、峁、掌等不利于人群生存的地形地貌上。农户居住极其分散偏僻,水电路基础设施条件极差,经济收入低,极端贫穷,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人口素质普遍低,且呈下降趋势,居住条件落后等。总之,干旱缺水,无路无市,停息闭塞,上学困难,就医看病难,这些因素是我镇贫困移民搬迁的主要原因。
2、迁出方式
下符桥镇易地搬迁采取以村户为单位整户搬迁,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的方式。总体实现迁得出、搬得去、住的进、稳得住的搬迁总目标。
3、搬迁人员
2016年计划搬迁人员共35户,104人,其中下符桥村1户4人;圣人山村7户16人;沈家畈村1户2人;三尖铺村6户16人;桃园村3户13人;庙岗集村17户53人。新建集中安置点10个,分散安置点5个。
㈠安置区基本情况
15个安置区共有土地面积53亩,其中耕地面积10亩,有撂荒地43亩。
安置区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作条件好,学校、医院均就近,电视、电话畅通,有可基本保障同行的村村通道路或县乡公路主干线通过,地下水资源能够保证人畜饮水,电力设施齐全,附近有工矿企业和家庭农场,能够使一部分群众就近做工和进行家庭养殖。也可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
其中下符桥集镇安置区是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道105线传境经过之地,集镇现有240户1100人,拟发展为2000户,10000人的规模化集镇,年实现工商利税达到1000万元,可为贫困群众安排就业岗位100个,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
四、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为:一年搬迁建家园,两年定居抓收入,三年脱贫又致富。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后,搬迁贫困户人均拥有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住宅一套,住房结构进一步合理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2、配套完善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集中安置区新增加校舍面积210平方米,卫生所面积150平方米,争取两年内配齐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证迁入贫困户的子女当年即可入学教育,贫困户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保健服务。
3、经济目标:通过镇一园一廊农业奖补政策的实施,重点对贫困户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油牡丹、猕猴桃和黑毛猪养殖等特色产业,使得迁入农户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855元以上。
五、建设方案
㈠人员搬迁方案
2016-2018年计划搬迁人员共44户126人,具体是下符桥集镇安置点接收10户35人;三尖铺集镇安置点接收2户2人;其它安置点接收32户89人。
㈡安置区建设内容及方案
1、土地开发方案
为了解决迁入区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有保障条件,15个安置点共提供可开发利用土地53亩,主要是集镇闲置土地和农村撂荒地,其中集镇闲置地有10亩,其它撂荒地有43亩。
2、供电
为了解决群众照明问题,需对安置点迁入地安装30kv配变8台,10kv线路15公里,0.4kv线路15公里,户表工程44户。
3、道路
计划修建集中安置区住宅区道路5公里,分散安置项目区到户道路36公里。
4、人畜饮水工程
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3处,铺设供水管线4000米。
5、卫生所
为了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医疗保健需要,计划改建村级医疗卫生所一处,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新建村级门诊服务点13个,每个点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内设门诊室和观察室。
6、学校
为了使搬迁农户的子女能及时上学,按需要为集中安置点扩建校舍约210平方米,购置桌椅200台套。
7、住宅
通过开发闲置土地和撂荒地为贫困户提供农宅基地25亩,农户住宅44套,建筑面积约2575平方米,并修建厕所、猪圈等配套设施。
8、基层组织建设
改建村部4处,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分村设立为民服务代理大厅。
六、投资概算
我镇2016年共建立贫困户安置点15个,共搬迁35户104人,概算共需资金1134万元,人均15万元。其中:土地征收费用204万元;勘察设计费20万元;建房525万元;搬迁费35万元;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350万元。
七、资金筹措来源
争取国家投资488.8万元,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72.8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户建房补贴,国开行贷款投资416万元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争取省市县配套资金567万元主要用于土地征收、道路、卫生所、学校、农电线路改造和贫困户生产生活补助等方面建设;地方政府及群众自筹78.2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户建房和规划设计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