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霍山县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
霍农秘〔2023〕16号
关于印发2023年霍山县小麦赤霉病
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各小麦生产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衡山镇农村工作局;
根据2023年全县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部署,现将《2023年霍山县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霍山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3月30日
2023年霍山县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
为坚决打赢 2023年小麦赤霉病防控硬仗,确保小麦产量、品质稳中有升,实现全县夏粮丰收,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为引领,落实“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突出抓好“一喷三防”作业,坚决控制小麦赤霉病重发流行,2023年全县小麦赤霉病防控任务0.78万亩次,确保小麦赤霉病防治处置率100%、赤霉病病粒率低于3%。
二、防控策略
针对今年我县小麦赤霉病重发态势,落实“一控两保”(控流行,保产量、保质量)防控策略,科学防控小麦赤霉病。
三、技术措施
(一)抓好农业防治
合理运筹肥水,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二)抓好穗期防控
全面推行小麦赤霉病全程绿色防控提质控害增产技术。在做好前期农业措施和苗期综合防控的基础上,采取“准、优、统”等技术措施,重点做好小麦赤霉病应急防控。
1.把“准”适期。依据会商发布的小麦赤霉病长期、中期、短期趋势预报结果,紧抓小麦齐穗至扬花期开展第一次防治(见花打药),要按照防治药剂说明书推荐用药上限用足药量;第一次施药后5天左右开展第二次防治。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选择雨停间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3-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确保防效。
2.选“优”药剂。实施以防治小麦赤霉病为主,重点推广应用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丙硫·戊唑醇、氰烯·已唑醇等一批对赤霉病的病害防效好、毒效控制作用较强,同时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穗期病害的优质药剂。第一次用好药剂比例要达50%以上,第二次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对苯并咪唑类药剂抗性水平高的地区,应慎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两次施药提倡交替轮换和组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避免或延缓产生抗药性。
3.推行“统”防。推广应用植保无人飞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高效植保机械防治小麦赤霉病。落实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和植保无人飞机登记备案管理,切实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和统防统治覆盖率。规范植保无人飞机防治作业标准,执行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小麦赤霉病技术参数(亩用水量为0.8L-1.5L、飞行高度为小麦冠层上方 1.8m-2.2m、飞行速度小于 6m/s;新机型可适度调整,需确保作物冠层雾滴覆盖密度不低于15个)。植保无人机施药须使用自主飞行模式,同时添加飞防助剂,进行扫边防治;热雾机防治,应配合稳定剂使用。
(三)抓好收储防侵染
鉴于感染赤霉病菌的小麦籽粒在潮湿条件下可继续侵染,导致真菌毒素进一步增加,各地要加强小麦收储管理工作,及时收获,晾晒烘干,汰除赤霉病粒,安全水分以下收储。
四、工作要求
(一)责任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指挥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将小麦赤霉病防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层层压实防控责任,全面推行“行政人员+技术人员+防治队伍”的“三位一体”包保模式,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主体。实施赤霉病防控工作网格化管理机制,强化安排部署,实化防控措施,强化督导检查,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
(二)工作部署到位。落实小麦赤霉病防控属地管理责任,研判防控总体形势,制定印发防控工作方案,明确防控目标任务,细化防控工作措施。对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和进度进行调度。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组织开展应急防控,确保措施落细落实。
(三)资金保障到位。要积极争取本级防控专项经费,整合统筹粮食生产发展专项、优质专用小麦项目、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病虫害防治)等经费。切实加大赤霉病防控工作力度。提前组织规范采购赤霉病防治服务和药械等物资,鼓励统筹购买赤霉病防治服务或补贴作业、话度缩减购买防治药剂比例,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
(四)宣传发动到位。广泛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宣传赤霉病防控工作信息。采用电视预报和滚动字幕、专家讲座、广播通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时段宣传普及防治技术知识,营造赤霉病防控的良好舆论氛围。“窗口期”每日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麦种植大户、基层技术人员等发布赤霉病防治信息和天气信息。组织媒体记者深入防治一线采访,全面宣传报道全省赤霉病防治好技术、好经验和好做法,营造良好防控氛围。
(五)服务监管到位。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形成工作组包村联户,深入田间地头,网格化开展赤霉病防控督导与服务。试验示范并培训推广赤霉病防控新农药、新药械、新技术。加强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备案管理,小麦主产区全面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的第三方实时监管调度。做好药剂评价和防效评估工作,加强农药市场保供调度和质量监管,确保农药质量,稳定市场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