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子岭镇 > 粮食安全 > 农药监管

2024病虫情报: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2024-04-09 16:53来源:霍山县佛子岭镇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发生趋势

预计小麦赤霉病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约1.18万亩。

二、预测依据

1.环境菌源充足。由于秸秆还田比例高,稻桩子囊壳带菌率高,田间菌源量已满足赤霉病大流行的菌源条件,随着近期降雨和气温回升,将有利于子囊壳、子囊孢子快速萌发,环境菌源量仍满足重发条件。

2.品种和栽培措施有利于赤霉病发生。我县主栽品种镇麦、扬麦、宁麦系列对赤霉病抗性不强,轮作田免耕或浅旋耕直播有利田间菌源积累。受前期气候影响,我县小麦播种期长、播种量大,生育期不整齐、群体密度高,部分麦田肥水条件高,田间郁闭,抽穗扬花期拉长均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

3.病菌孢子释放期与小麦易感生育期吻合度高。当前小麦生育期大多处于拔节孕穗期,部分早播小麦已抽穗,小麦主栽品种齐穗扬花期在4月上中旬。病菌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小麦易感病生育期吻合度高,有利病菌侵染。

4.气候条件有利发生。据省气象部门预报,4 月上旬至下旬中期,气温较常年偏高,雨日较常年偏多,412-14日有明显降水过程,4月中旬起我县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气候条件有利于赤霉病发生流行。

三、防治意见

鉴于今年小麦赤霉病大流行风险高,各种植乡镇要高度重视,落实两控两保(控流行、控毒素,保产量、保品质)的防控策略,坚持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技术协同管理,重点做好小麦抽穗扬花期化学药剂防治,以及籽粒收获后收储管理。

1.防治适期: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期开展第一次预防(见花打药),施药后5-7天后开展第二次预防,对高感品种、生育期不整齐、花期遇多阴雨天气气的田块,还应开展第三次防治。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3-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

2.防治药剂:综合考虑对赤霉病的病害防效好和控毒效果强。重点推广应用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丙硫·戊唑醇叶菌唑、戊唑·醚菌酯、氰烯·已唑醇等一批对赤霉病防效好、毒效控制作用较强,同时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穗期病害的高效药剂。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调节小麦生长,可选择添加低聚糖素、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奥菲磷钾水溶肥等。兼治小麦蚜虫,可选择添加吡蚜酮、呋虫胺、啶虫脒、氟啶虫胺腈、噻虫嗪、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联苯菊酯·噻虫嗪等药剂。第一次施药要按照农药标签用量的上限使用,第二次要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避免抗药性产生。

3.防治方法推广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高效植保机械。植保无人机亩用水量为 1.5L3.0L飞行高度为小 麦冠层上方 1.5m3.0m飞行速度小于 6m/s;新机型可适度调整,需确保作物冠层雾滴覆盖密度不低于 15 个。同时添加飞防助剂,做好扫边防治。

4.收储管理:鉴于感染赤霉病菌的小麦籽粒在潮湿条件下可继续侵染,小麦收获后,需及时采取晾晒、烘干等方式尽快将籽粒中水分降低至安全水分以下,防止赤霉病菌继续侵染导致真菌毒素增加。

5.注意事项: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严禁乱丢乱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田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