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安全警示信息】关注用药安全,避免用药伤害
1、为什么要学会分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且不随意使用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必须由医生开处方,患者必须凭医生处方购买的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生处方,消费者就可以在药店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药品的包装盒上有“R”标志的,就是处方药。包装上有“OTC”标志的药品,就是非处方药。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包装盒上必须注明国药准字。非处方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耐药性或耐受性,也不会在体内蓄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绝非可以随便吃。在选用非处方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特别注意其中的禁忌和注意事项,判断是否适合自己使用,必要时还须咨询药师或者医师。
2、为什么要遵照医嘱规律服药?
药物要起作用必须保持血药浓度高于一定水平。按规定按时服用药物,使血药浓度长期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才能发挥药物的效果。但是,如果因为忘记某次服药,而在下次服药时把两次的量一起服用,则会导致血药浓度过高,而出现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因此,按照规定的用法和用量正确服用药物是很重要的。
3、为什么要学会辨识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的固有属性,服用药品出现不良反应是正常现象。只要是药品,就有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只要使用药品,就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如果您在用药后感觉不适,如头晕、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皮疹、瘙痒等,首先要做的就是“停药”,然后及时联系医师或药师,帮助您判断是否发生药品说明书中注明的不良反应,并且注意观察,如不良反应可耐受或停药后不适症状减轻/消失,可根据医师或药师意见继续使用或者更换药品;如不良反应持续或不良反应难以耐受,则立即去医院就诊。
4、为什么要尽量少输液?
由于静脉输液是有创操作,易引起感染,导致静脉炎,经常输液会加重心肾负担,导致肉芽肿的风险。输液可能会带来热原反应,出现高烧、发抖等情况,“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用药的原则。
5、为什么用药期间不宜饮酒?
酒精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药效,还会造成药物的代谢异常,加重乙醇对人体损伤,肝功能受损。此外,有些药物(例如头孢哌酮、拉氧头孢、甲硝唑、呋喃唑酮、甲苯磺丁脲等)在服用的时候饮酒,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戒酒硫样反应),使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发绀、血液不稳等症状。因此,用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1周内应戒酒或避免摄入含酒精饮料。
6、为什么高血压患者忌用含钠盐的药物?
血压的增高以及体内钠盐含量增长有一定的关系,摄入过多的钠盐会导致体内水潴留现象加重,从而促使血压增高。因此,高血压的患者不能够服用含钠盐类的药物。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含钠盐药物主要有青霉素钠、头孢菌素类钠、生理盐水以及血浆制品等,这些药物高血压患者都要谨慎使用。
7、为什么服用抗过敏药后驾车可能不安全?
这类药物虽能有效地治疗过敏性症状,但很容易产生精神萎靡、乏力、头晕、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容易影响驾车安全,严重时甚至发生交通意外或伤亡事故。最好在睡前服药,不仅可以帮助睡眠,而且抗过敏效果会更好。如果必须开车,一定要在服药6小时以后才可以。
8、为什么服用沙星类抗菌药要当心光毒性?
服用或局部使用“沙星”类药物后暴露于阳光(日光)或紫外线照射下,会发生中度至严重的光敏性/光毒性反应,后者可能表现过度的晒伤反应(例如烧灼感、红斑、水泡、渗出、水肿),常出现在暴露于光的部位。因此,应该避免过度暴露于光源下。小建议:1天服用1次的药,若非必须早上服用,请选择在晚上服用,以减少可能发生的光敏性/光毒性反应。
9、为什么美味的柚子不能与某些药物同服?
柚子所富含的呋喃香豆素能显著抑制体内的代谢酶,可减少药物的代谢和外排,使药物以数倍乃至几十倍的量进入血液,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常见药物应尽量避免和柚子同服,如硝苯地平、尼莫地平、阿托伐他汀、地西泮、特非那定、环孢素等。
10、为什么拔牙最好停用抗凝血药?
对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华法林钠等抗凝血药物患者,由于药物主要作用为抗凝血,而拔牙后由于存在拔牙创口可能会出现出血症状,若您病情允许情况下,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停药,停药时间为术前3-5天开始,并且需要在术后拔牙创内放入碘仿海绵等止血物,并密切观察30分钟。建议到医院口腔科进行拔牙,拔牙前需要及时和医生说明服用药物,以明确是否可以停药或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