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一季中稻穗期苗情分析(2021年第5期)

2021-10-09 10:40来源:霍山县衡山镇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苗情状况

1、点上苗情。全县不同区域类型的6个监测点,目前5个点成熟度达90%以上,进入黄熟阶段;1个点处于蜡熟后期。当前大田亩均有效穗14.922.5万,平均18.7万穗,较上年同期增加1.38万穗;大田叶龄1416.25叶,平均15.28叶,较上年同期增加0.1叶。从当前田间长势长相看,6个点苗情均好于上年,成熟期较去年提前2-3天,将于9月中下旬陆续收获收割。

2、面上苗情。据近期大田调查和分析,全县大田一、二、三类苗面积分别为6.9万亩、9.7万亩、4.4万亩,分别占全县种植总面积32.8%46.3%20.9%,分别较上年增加0.4%5.3%、减少1.3%。一、二类苗共16.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79.1%,较上年增加1.3%,较上3年田间监测同期平均减少0.1%

3、生育进程。目前我县水稻大田大多处于蜡熟-黄熟阶段,少数迟栽播田块处于乳熟期。从当前大田长势长相等情况综合判断,我县当前中稻生育进程总体上与常年同期相当。

二、产量估测及原因分析

截至目前,我县6月中下旬最迟播种的晚粳稻均已陆续抽穗扬花。分阶段田间调查的产量三要素情况分别为:在7月底抽穗扬花的面积0.86万亩,于9月上中旬陆续收割,已收获面积0.45万亩,大田亩均有效穗16.69万穗,穗均总粒数189粒,结实率82%,千粒重27g,理论亩产698.4kg,较2019年亩增75kg,实产590kg;在8月上旬抽穗扬花的面积约3万亩,大田亩均有效穗16.02万穗,穗均总粒数175粒,结实率81.5%,千粒重26.8g,理论亩产612.3kg,较上年同期亩增21.3kg;在8月中旬抽穗扬花的面积约11.1万亩,大田亩均有效穗16.24万穗,穗均总粒数183粒,结实率79.8%,千粒重26.7g,理论亩产633.2kg,较上年同期亩减11.1kg;在8月下旬抽穗扬花的面积约4.2万亩,大田亩均有效穗16.31万穗,穗均总粒数185粒,结实率82%,千粒重27g,理论亩产668.1kg,较上年同期亩增31.8kg

今年7月底、8月上旬、8月下旬抽穗扬花的田间理论产量较上年增长、8月中旬田间理论产量较上年下降,主要是因为7月下旬-8月上旬无特殊天气影响,气候适宜,利于水稻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8月中旬累计降水量208.9毫米,较常年偏多254%,偏多约2.5倍;中旬平均温度24.9℃,较常年偏低1.8℃;累计日照时数28.9时,较常年偏少约46%89-17日,阴雨连绵,低温寡照,水稻抗性减弱,抽穗推迟,抽穗后白穗及秕粒增多,穗粒数减少,结实率降低,导致较上年减产约2-3%817-822日,我县基本无降水,晴热少雨,利于抽穗扬花期水稻的干物质积累。总体上8月平均气温26.2℃,较常年略偏低。全月累计降水量303.8mm,与常年偏多,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9月上旬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午后局部多分散性雷阵雨,平均气温25.2℃,累计降水1.1毫米,累计日照32.7小时。

三、当前和今后生产因素分析

1、收割期天气条件总体有利。8月中旬的天气较特殊,但没有造成洪涝灾害,由于维持时间较短,没有造成倒伏和穗发芽等情况发生。据气象部门预计,9月中下旬至国庆期间,我县晴到多云天气较多,如有降水过程较为短暂,利于迟熟晚粳稻灌浆结实和收割晾晒。

2、生产技术应用促进水稻优质高产。

1)总体上全年水稻病虫危害比往年轻。在抽穗扬花期,虽受天气影响,但农户防控病虫害意识普遍增强,抓住雨间隙,利用无人机飞防开展1-2次大面积防治和统防统治,穗期病虫害得到了有效预防,危害程度不足以严重减产。

2)优质专用水稻种植面积扩大,选用的优质高产多抗系列品种,提高了水稻的优质率。

3)采用了“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模式,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栽培措施配套,农机农艺一体化融合度高。

4)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侧身施肥等在生产中得到了大面积应用;

5)在苗情监测过程中,农户田间管理得到了有力指导。水稻生产上一系列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水稻绿色增产新技术推广面积较上年增加10%以上。

四、田管建议

1、水分管理要加强。现阶段,我县大多水稻处于蜡熟-黄熟阶段,要加强田间水分管控,应该是浅水或无水管理。水深容易引发贪青倒伏,引起籽粒不饱满,空瘪率高,影响产量。

2、注意灾害性天气影响。注意后期可能发生的高温、台风和连续阴雨天气对产量和收割的影响。

3、注意适期收获收割。水稻进入完熟期,茎、叶、穗、谷粒变黄,应乘晴好天气及时收割晾晒,确保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