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霍山县 > 救灾 > 政策法规 > 政策文件

《霍山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2022-11-10 17:58来源:霍山县应急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霍山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霍山县减灾救灾委员会

20227

 

目录

一、 现状与形势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4

发展机遇 5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5

(一)指导思想 5

(二)基本原则 6

(三)规划目标 7

三、主要任务 7

(一)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 7

(二)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制度和预案标准体系...........................................7  

进一步增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能力 8

(四)进一步增强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与恢复重建能力...........................................8

(五)进一步增强重大工程防灾减灾能力..............................................................9

(六)进一步增强科技防灾减灾能力....................................................................10

(七)进一步增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10

(八)进一步增强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能力......................................................10

(九)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11

四、重点建设工程 11

)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 11

)自然灾害抢险救援队伍建设 12

(三)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基地建设....................................................................   13

灾害防治装备提升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工程 14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应急避难场所创建工程 14

农村住房保险工程 14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与科普工程 14

)全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 14

五、 保障措施 14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14

(二)强化资金保障,拓宽投入渠道 14

(三)加强部门协调,优化整合资源 15

(四)强化跟踪评估,严格监督检查 15

 


 

霍山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讨论稿)

 

我县是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灾害种类多、洪涝和地质灾害突出、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基本县情。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彰显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风险,有效防范和应对重特大灾害挑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安徽省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六安市“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霍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霍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做好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霍山县发生多起台风、洪涝、干旱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全县累计受灾人口27.85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784万人,累计直接经济损失32.068亿元。面对严峻的灾害形势,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共同奋战,全力开展抗灾救灾工作,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由于人事变动,我县于2017年对县减灾救灾委员会进行了调整,2019年,为适应机构改革要求,我县再次对县减灾委进行了调整,并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和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任务。进一步厘清了县政府及各相关单位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事权和工作责任,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更加科学、完善。

2、重大项目设防水平进一步提高。2016年以来,我县气象、水务、农业、林业、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卫生、地震、人防以及电力、通信等各部门在重要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各项重大项目建设中,都十分注重提高项目设施的灾害设防水平,确保在自然灾害来临时能够有效降低学校、医院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损毁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3、灾害损失逐年减少。2016年,6.30”特大洪涝灾害,造成我县直接经济损失16.83亿元;2018年,我县先后发生年初雪灾、4.22”洪涝灾害、“8.16”台风灾害,三次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1亿元;2019年,我县发生秋冬连旱灾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10万元;2020年,我县发生6.22”、“7.18”两次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38亿元;在同等灾害中,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减少。“十三五”期间,我县虽然遭受了多次特大或较大自然灾害,但由于防范及时到位,措施得力,未发生因灾死亡人口。

4、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2016年以来,我县均能够在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让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五年来先后发放应急救灾款431.4万元、倒房恢复重建补助款1542.9万元、冬春救助款2481.2万元。自然灾害保险理赔款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逐年提高,五年来共理赔农房保险金582.14万元。

5、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霍山县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任务分工明确,县气象局负责雨情监测预警,县水务局负责水情的监测预警,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五年来,霍山县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准确,信息发布采取文件通知、预警信息单、手机短信、微信群通知、QQ群通知等多种形式,社会公众覆盖率显著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统计核查和信息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6、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五年来,我县利用每年的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采取设置宣传彩门、张贴宣传标语、广场集中宣传、电视专题栏目、散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县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各乡镇和部分城市社区还先后组织开展了送防灾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和应急救援演练。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宣传教育和演练活动,有效地宣传和推广了防灾减灾救灾科普知识,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以及青少年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全民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7、“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不断深化。“十三五”期间,我县先后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有2个社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目前我县已创建4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其中2个已升级为国家级)、4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县10个城市社区、10个农村社区均配备了1名灾害信息员。

8、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县进一步加强了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我县已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人数179人,其中县级3人、乡镇级32(每个乡镇2人)、村级144人(每村1人)。建有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36支(其中社会应急救援队伍1),应急救援队员983人。

(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县防灾减灾救灾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自然灾害风险将进一步加大。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冰雪等灾害风险有可能增加,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灾害可能呈现高发态势。同时,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中,我县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农房建筑质量标准普遍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此外,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还存在不足,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仍然有限,致使防灾减灾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重特大自然灾害风险防范能力需要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应急救灾物资装备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三)发展新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强大物资基础。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技术新方法日益成熟和广泛使用,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考察六安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灾种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着力构建统筹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各环节综合协调各方的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全面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全面开创新时代霍山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为本,统筹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着力做好监测预警、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生活救助等工作,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2、预防为主、综合减灾。把握灾害形成和发生演变的机理和规律,科学实施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加强重点防治工程建设,完善建设标准并严格执行,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统筹协调,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3、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坚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领导和主导地位,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分级负责,地方就近指挥、强化协调并在救灾中发挥主体作用、承担主体责任。更加注重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市场机制的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4、科技赋能、精准治理。加强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的运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新体系,努力实现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精准、抢险救援高效、恢复重建有序。

5、依法管理、社会共治。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防灾减灾救灾标准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6、区分灾种、分片治理。针对我山地、丘陵、水域、库区等不同区域自然灾害特点,进一步探求发生规律和致灾机理,研究制定更加贴合地域特点的政策措施,推动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协同推进、统筹发展。

(三)规划目标

1.防灾减灾救灾稳步推进。进一步厘清县乡村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事权和工作责任,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更加科学、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功能完善、集约高效、保障有力,能够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

2.规划衔接和协调有效加强。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土地利用、资源管理、能源供应、城乡建设等规划中充分体现防灾减灾要求。

3.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自然灾害发生8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自然灾害保险理赔款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明显提高。灾后重建基础设施和民房普遍达到规定的设防标准。

4.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社会公众覆盖率显著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统计核查和信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5.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化,基层防灾减灾演练制度化,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

6.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防灾减灾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结构趋于合理,人才队伍知识化、年轻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相互协同、属地为主”的原则,进一步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防灾减灾方面,加强灾害主管部门与乡镇间的协调配合和应急联动,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群测群防机制,健全综合防灾减灾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共享机制。完善防灾基础设施建设、生活保障安排、物资装备储备等方面的综合投入机制。救灾方面,建立和完善军地协同联动、救援力量调配、物资储运调配等应急联动机制;健全灾后救助、灾害损失评估、恢复重建规划编制与实施等长效机制。

(二)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制度和预案标准体系。

依据国家和省层面的自然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健全我灾害防治制度体系,明确各部门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行业管理和协调配合职责,进一步理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职责关系,提高灾害防治法治化水平。完善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制定和完善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演练、应急响应、现场指挥救援等工作规程和标准,逐步完善覆盖全灾种、全过程的自然灾害防治标准框架。组织修订自然灾害救助、防汛抗旱、地震、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完善分级应对机制,进行合成演练。着力强化灾前、灾中、灾后等灾害防范应对过程性制度建设,健全自然灾害预警标准和突发灾害分类分级标准,加强技术标准的应用实施和宣传培训。

进一步增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能力

全力配合省相关部门建立“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地震等的综合监测预警,形成天空地一体化全域覆盖的自然灾害监测感知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预警、风险信息共享与发布能力建设,显著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社会公众覆盖率。推进自然灾害风险隐患与减灾能力普查,充分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数据,形成支撑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全要素数据资源体系。推进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应用,提高灾情信息报送与服务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进一步增强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与恢复重建能力

进一步加强灾害评估、专业救援、应急救助等专业队伍建设,着力形成以武警部队和消防救援大队等专业救援队伍为突击力量,以地方和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为主要力量,以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力量的灾害应急处置人才队伍体系。加快推进防灾减灾装备更新换代,提升救灾物资储备调运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自然灾害救助保障体系。统筹做好恢复重建需求评估、重建规划、技术保障、政策支持等工作,坚持科学重建、民生优先,有效提升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增强重大工程防灾减灾能力

强化防灾减灾关口前移,加快推进自然灾害风险源头治理。大力提高城乡住房和公共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和抗灾能力,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城市重要建筑、基础设施系统及社区抗震韧性评价及加固改造,提升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居民住宅容灾备灾水平。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森林、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质量进一步改善。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和重大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区管理;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加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度。加强林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摸清和减少森林可燃物载量,降低森林火险水平,提高防灭火能力。发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抗旱防雹、雨量调节中的积极作用。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编制全县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区划图,编制《霍山县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推进自然灾害高风险地区居民搬迁避让;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试点,持续推进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强化活动断层探测和城市活动断层强震危险性评估。持续推进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重点涝区排涝能力提升、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沟治理等薄弱环节建设,全面提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加快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完善县城、工业园区及重要乡镇的防洪排涝体系;老城区结合更新改造,补齐短板,有效缓解积水内涝现象。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公路水路基础设施改造、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等工程。科学规划建设管理应急避难场所,逐步提升避灾防灾能力。

)进一步增强科技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防灾减灾科技资源统筹,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导向,推进监测预警、工程防治、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等科技化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遥感、导航定位、移动通信等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提高灾害监测预警、风险与损失评估、社会影响评估、应急处置与恢复重建等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科技水平。

进一步增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进一步加强社区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图,新建或改扩建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加强社区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加强社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和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以家庭为单元储备灾害应急物品,提升家庭和邻里自救互救能力。强化基层干部的防灾减灾责任,提高基层干部灾害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对在校学生和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将防灾减灾知识和技术普及内容纳入学前教育、在校教育,借助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平台,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

)进一步增强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能力

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政策,健全社会力量动员机制和协调机制,建立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平台。加强对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组织的作用。加强救灾捐赠管理,完善救灾捐赠款物使用信息公开、使用效果评估和社会监督机制。发挥金融、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保险政策。加快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防灾减灾救灾服务事项,提升灾害治理水平。

)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扩充队伍总量,优化队伍结构,完善队伍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定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和技能培训,培育和发展“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平战结合”的抢险救灾专业队伍。注重灾害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队伍灾害管理能力。

四、重点工程

(一)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建设

全面完成霍山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全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当前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委、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开展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突出洪水、地质、地震等自然灾害重点隐患调查,查明区域减灾能力,建立全分区域、分类型、分要素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根据国家统一开发的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评估与制图系统,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编制霍山县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主要灾种区划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

)自然灾害抢险救援队伍建设

在山区及森林资源密集区域,加强建设森林火灾专业防扑火救援队伍,推进霍山县森林消防队伍向综合救援队伍发展,加强重点林业乡镇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构建以地方专业森林消防队伍为骨干、林业企事业单位、民兵、基层干部群众等为补充的多层次森林消防队伍体系。配备扑火装备,定期组织森林扑火培训和演练,提升处置能力建立与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共训、共练、共战机制,加强日常联合培训,做好互补共进。

在水旱灾害常发地区、重点流域,依托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和相关单位人员等组建防汛抗旱专业队伍,着力构建紧密型、联动型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形成以专业化队伍为基础、第三方力量为保障的多层次防汛抗旱抢险队伍体系,加大防汛抗旱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力度,有效提升救灾组织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

建设完善地震地质灾害救援队伍,依托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组建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组织开展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趋势分析和应急救援等演练,加强专业救援队伍装备配合,强化实训演练。建立与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的协同机制。

加强县级综合消防应急救援队伍标准化建设,健全人员配置、装备配备、后勤保障等制度,全面提高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提升专多能”能力,推进消防救援队伍由单一灭火救援向全灾种综合救援转变。

强化应急救援装备储运和训练设施建设,加强应急培训教育和实战演练,拓展水上搜救、电力保障、道路抢险、通信保障等救援功能,持续提升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专业救援和综合保障能力。

(三)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基地建设

按照“突出重点、急用先行,辐射周边、相互策应"原则和集约共享要求,依托现有条件积极推进水上搜救场地建设,谋划森林防灭火训练场地建设,完善应急救援装备设施设施和专业技战术、装备实操、特殊灾害环境等训练设施,补充配备关键装备器材,拓展救援功能,强化实战能力,为全县灾害事故应对提供抢险救援、人员培训、物资储备等综合保障,提升我县抢险救援保障能力

(四)灾害防治装备提升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工程

加大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保障力度,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应急装备和救灾物资储备库房、维修保养操作间、生活用房、设备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配齐应用于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防震救援、安全生产等各方面应急装备和救灾物资,完善救灾物资代储机制和社会化储备机制,提升应急管理工作保障能力。

(五)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应急避难场所创建工程

推进全国、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评价水平。开展社区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加强应急避灾自救互救演练,按标准配备必要的救助物资和救助装备。重点推动城乡社区积极开展示范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根据人口分布、城市布局、区域特点和灾害特征,建设若干能够覆盖一定范围,具备应急避险、应急指挥和救援功能的规范化综合应急避难场所。

(六)农村住房保险工程

进一步完善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和保险政策,充分发挥保险经济补偿优势,逐步提高自然灾害保险赔偿标准。将农房保险纳入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健全多部门防灾防损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好农房保险在防灾防损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因灾倒损农房群众的经济损失。

(七)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与科普工程

着力将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和中小学生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新建或改扩建2-3个宣传教育、展览体验、演练实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示范基地。依托“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打造宣传教育平台,组织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和专业性教育培训,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

(八)全县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

以地震灾害风险普查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为基础,对全县地震易发区(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城镇老旧住宅、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农村民居以及重要交通生命线、电力和电信网络、水利设施、危险化学品厂库、重要军事设施进行抗震鉴定、评估和加固,科学规划并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县减灾救灾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抓好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的落实;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因地制宜,强化实施,确保完成工作任务,实现规划目标。

(二)强化资金保障,拓宽投入渠道

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统筹发挥好政府资金和市场资金的作用。要建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防灾减灾相适应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经费分担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资金管理和使用,健全救灾补助项目,规范补助标准。

(三)加强部门协调,优化整合资源

县减灾救灾委员会成员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优化整合资源,完善跨部门规划实施协同配合机制,统筹规划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确保各项目标如期实现。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宣传引导,营造有利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跟踪评估,严格监督检查

县减灾救灾委员会成员单位要加强对规划相关内容落实情况的评估,切实提高规划实施成效。县应急管理局、县发改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建设程序要求组织推动规划重大项目建设,严格做好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编写规划实施中期和期末进展情况报告,为政府防灾减灾工作决策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