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霍山县 > 义务教育 > 政策文件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3-05-31 15:17来源:霍山县教育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省驻六安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202153号,以下简称《方案》)要求,推动构建我市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事项通知如下:

第一,提高站位,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政治自觉。《方案》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育并举”方面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从全省层面整体推进的一项重大工程。对此,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五大行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推动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领会《方案》的精神实质,全力落实《方案》明确的工作任务,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把握重点,有序推动五大行动落地见效。《方案》结合实际、聚焦难题,提出了全省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长期目标任务,并明确了具体工作措施。市政府在此基础上,对重点工作进行了细化,列出39项任务,并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各地各部门要对照五大行动精准发力,实施德育铸魂行动,以思政课为抓手,持续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加强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打造“红色六安 传承有我”等特色德育工作品牌。实施智育提质行动,持续深化“双减”工作,强化“五项管理”,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规范学科类校培机构监管,推进基础教育减负增效;持续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深化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实施体教融合行动,加大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力度,按要求开设体育课程,保障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抓好青少年预防近视、肥胖等工作,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施美育熏陶行动,配齐配强中小学美育教师,开足开齐音乐、美术等课程,推动高雅艺术、戏曲等进校园。实施劳动促进行动,广泛开展劳动教实践活动,建设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劳动教育示范校,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加强领导,着力构建贯彻落实保障机制市级成立“五大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体局,负责牵头抓总,对各地任务落实情况每半年通报一次,对未按时完成阶段性任务的县区、部门进行重点督办。各县区要强化主体责任,比照市级成立“五大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扎实推进“五大行动”科学有序实施。领导小组要围绕重要环节、重点领域、重大问题,加强工作研究和系统谋划,组织重点任务落实;要严格实行定期会商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联系,形成强大合力,切实保障引擎高速运转。各县区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用足、用活中央、省关于五大行动的各项专项经费,切实保障“五大行动”任务落实。市政府将加大此项工作考核权重,将其纳入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内容。

 

附件:

1.六安市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重点任务清单

2.六安市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及联络员名单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220       


 

附件1

六安市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

重点任务清单

 

序号

重点工作

责任单位

时限要求

1

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市教体局(以下工作均需要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持续推进。

2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革命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市教体局,市文旅局(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2022年底前完成并长期坚持。

3

积极构建梯次推进、系统衔接、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课教育体系。

市委教育工委

长期坚持

4

全面推进“学科德育”、“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

市委教育工委

序时推进。

5

持续推进“英模·大师进课堂”活动。

市委教育工委

序时推进。

6

积极运用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大数据平台,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智慧思政建设。

市委教育工委

2025年底前完成。

7

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不同学段特点,设立思政课课程目标、完善教学设计。

市委教育工委

2022年底前完成。

8

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

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组织部

2022年底前完成。

9

开足开好心理健康课程,贯彻落实全省大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指导手册。

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市妇联

2022年底前完成。

10

分批分期建设市、县区、校三级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系统,加强心理咨询辅导服务。

市卫健委,市教体局

2022年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建设,实现所有学校建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2025年底完成。

11

按规定配齐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

市教体局,市人社局

2022年底前完成。

12

强化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建设一批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举办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评选一批市级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市教体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

2022年底前,出台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方案,启动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计划。2025年前完成。

13

贯彻落实大中小学德育类职称评审制度。

市人社局,市教体局

序时推进。

14

落实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开展学前和义务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

市教体局

长期坚持。

15

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

市教体局

长期坚持。

16

进一步推进课后服务。

市教体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长期坚持。

17

实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严格规范培训机构服务行为。

市教体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长期坚持。

18

贯彻落实部省整省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技能安徽建设共同行动。

市教体局,市人社局

长期坚持。

19

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优先发展适应新时代建设需要的新兴专业。推动各职业院校开设符合本市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本地产业链,社会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市教体局,市人社局

2022年底前完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并长期坚持。

20

认真落实部省推动结构优化、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共同行动。

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长期坚持。

21

支持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加快一流学科专业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市教体局,市财政局

2024年底前完成。

22

鼓励我市高校按照省优化高等教育专业学科结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5+1”主导产业发展导向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

市教体局

2022年底前,结合我省高校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优化专业结构,设置一批服务支撑十大新兴产业的专业。长期坚持。

23

落实国家及省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要求

市教体局

序时推进。

24

 

积极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实现“云网端”一体化,推进教育行业新基建,加快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丰富智慧教育应用场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市教体局,市财政局、市数管局

2022年底前完成。

25

优化市教育云平台功能,完成省教育厅交办的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推进长三角教育资源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市教体局,市数管局

2022年底前,完成义务教育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各学科必修内容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作。2024年底前完成。

26

面向教育领域核心治理场景,推进一端统管,加快业务系统的架构治理和数据共享,推动高频教育服务事项“掌上办”。

市教体局,市数管局

2022年底前,完成5高频教育服务“掌上办”事项。长期坚持。

27

推进体育锻炼家校共育,鼓励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校外体育活动,保障中小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各1小时。

市教体局,市妇联

2022年底前,严格落实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确保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1小时;加强家校共育,鼓励家长引导孩子每天进行校外体育活动。2025年底前完成。

28

抓好青少年肥胖、近视防控,降低学生肥胖发生率,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

2023年底前完成。

29

实施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市教体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2022年底前,从我省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中选拔一批学校体育教练员。2024年底前完成。

30

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积极破解城区学校体育场地“用地难”问题,提高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达标水平,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共享机制。

市教体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

2022年底前,出台破解城区学校体育场地“用地难”问题措施。2025年底前完成。

31

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展演机制,市、县区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艺术展演或专项艺术展示,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美育实践活动。

市教体局,市文旅局

2022年底前,长期坚持。

32

实施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市教体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2024年底前完成。

33

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加快配齐农村学校美育设施、器材,鼓励高校与所在地政府共建共享艺术场馆。

市教体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

2025年底前完成。

34

丰富劳动教育资源,建设分学段、分专题的劳动教育资源包,组织编写中小学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组织职业院校编写专题读本,落实中小学各学段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市教体局

长期坚持。

35

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鼓励孩子每年有针对性的学会12项生活技能,把劳动教育纳入“家长学校”指导内容。

市教体局,市妇联

2022年底前完成。

36

发挥社会的支持作用,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开放实践场所。

市教体局,市总工会、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底前,遴选一批市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长期坚持。

37

建立以县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加快实现县级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全覆盖。

市教体局

2022年底前完成。

38

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

市教体局,市财政局

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内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标准。2025年底前完成。

39

积极申报“五大行动”试验区,市财政根据财力状况,统筹省级转移支付给予奖补

市教体局、市财政局

2022年底前完成。

 

 

 

 

 

 

 

 

 

附件2

 

六安市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络员名单

 

       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  鲍来花  市政府副秘书长

副组长  刘玉红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体局局长

   丁先丰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市委编办副主任

        饶先发  市发改委副主任

            市教体局副局长

          广  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

        宣兴中  市民政局副局长

        鹿翌元  市财政局副局长

        李小天  市人社局副局长

        汪海洋  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罗福骧  市住建局三级调研员

            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

            市文旅局副局长

        张劲松  市卫健委副主任

        夏具平  市市场监管局二级调研员

        翟培军  市广电台党委副书记

        唐玉刚  市医保局副局长

            市数据资源局副局长

        张凤桃  市总工会副主席

        王蕊蕊  团市委副书记、市少工委主任

        任长虹  市妇联副主席

        秦厚威  市文联副主席

        丁胜奇  市关工委副秘书长

联络员      市委组织部城市组织科科长

            施善亮  市委宣传部意识形态科科长

      市委编办事业机构编制管理科科长

            田媛媛  市发改委社会发展科科长

                市教体局教育科工作人员  

杜椀琳  市科技局农村与社会发展科科长

陆金富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

    张旭东  市财政局教科文科科长

孔庆好  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

   市自然资源局建设用地管理科负责人

   市住建局办公室工作人员

   市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

   市文旅局文艺科工作人员

        市卫健委疾控科副科长

    杨功存  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局副局长

   市广电台社会新闻部副主任

   市医保局中心统筹管理科科长

    陈天柱  市数据资源局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科科员

        市总工会组宣部部长

   团市委学少部副部长、市少先队总辅导员

        市妇联家儿部负责人

    张宏舟  市文联办公室主任

    陈连庆  市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

 

六安市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办公室设在市教体局,市教体局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五大行动设联络员,联络员由各成员单位有关科室负责同志担任。